【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真题2011年04月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真题2011年04月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真题2011年04月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心理学真题 2011 年 04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A信息源 B反馈者C信息 D通道(分数:2.00)A.B.C.D.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 )A韦伯比率 B平行关系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分数:2.00)A.B.C.D.3.在平常测验中,选择题考察的是( )A识记 B保持C回忆 D再认(分数:2.00)A.B.C.D.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类和比较 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概括 D具体化和系统化(分数:2.00)A.B.C.D.5.一个实际年龄为 4 岁
2、,心理年龄为 5 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A0.8 B1.25C80 D125(分数:2.00)A.B.C.D.6.“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说明了情绪与情感具有( )A动力功能 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分数:2.00)A.B.C.D.7.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是(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 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分数:2.00)A.B.C.D.8.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 )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本能、合作需要
3、和自我调控的需要 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分数:2.00)A.B.C.D.9.下列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A转移 B升华C压抑 D补偿(分数:2.00)A.B.C.D.10.“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持此言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劳伦兹C华生 D弗洛伊德(分数:2.00)A.B.C.D.1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 )A反应变量 B控制变量C环境变量 D不可控制变量(分数:2.00)A.B.C.D.12.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A202
4、0000 赫兹 B3025000 赫兹C4020000 赫兹 D5025000 赫兹(分数:2.00)A.B.C.D.13.信息由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必要条件是( )A编码 B注意C储存 D复述(分数:2.00)A.B.C.D.14.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启发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 D算法式(分数:2.00)A.B.C.D.15.表示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的指标是( )A再测信度 B内容效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 D构想效度(分数:2.00)A.B.C.D.1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
5、条件或刺激物是( )A需要 B动机C诱因 D兴趣(分数:2.00)A.B.C.D.17.安静沉稳、寡言少语、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这类人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C粘液质 D抑郁质(分数:2.00)A.B.C.D.18.有的人在群情激愤的群体中极易丧失理智,作出与其身份和个性极不相符、与平时判若两人的举动来,这种现象属于(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C群体极化 D去个体化(分数:2.00)A.B.C.D.19.“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属于( )A否认 B文饰C投射 D反向(分数:2.00)A.B.C.D.20.4 岁左右儿童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与成人相比
6、约为( )A150% B120%C80% D60%(分数:2.00)A.B.C.D.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概念(分数:3.00)_22.心境(分数:3.00)_23.焦虑障碍(分数:3.00)_24.依恋行为(分数:3.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分数:5.00)_26.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分数:5.00)_27.简述问题的组成部分。(分数:5.00)_28.简述智力的影响因素。(分数:5.00)_29.简述遗传对人格的作用。(分数:5.00)_30.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
7、数:3,分数:18.00)31.试用遗忘理论解释一篇长的文章为什么中间部分较难记住。(分数:6.00)_32.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请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解释这种说法。(分数:6.00)_33.一位中学生物老师走进课堂时,将装在盒子中的模型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上课时他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上述做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分数:6.00)_心理学真题 2011 年 04 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拥有信息并
8、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A信息源 B反馈者C信息 D通道(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信息源主要指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沟通的过程通常由他们发动,沟通的对象和沟通的目的通常也由他们决定。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 )A韦伯比率 B平行关系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3.在平常测验中,选择题考察的是( )A识记 B保持C回忆 D再认(分数:2.00)A.B.C.D. 解析:解
9、析 信息的提取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例如,在实验中,主试呈现几个电话号码,让被试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复述,这就是回忆。日常所说“记得”指的就是回忆。如果让被试在一组电话号码中选出哪些电话号码是已经给出的,就是再认。平常测验中使用的题目,如名词解释就属于回忆性题目,选择题考查的就是再认。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类和比较 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概括 D具体化和系统化(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们是相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是为了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属性,综合则是通过对各部分、各属性的分析实现的,没有分析的综合是不完备的
10、综合。任何思维活动都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5.一个实际年龄为 4 岁,心理年龄为 5 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A0.8 B1.25C80 D125(分数:2.00)A.B.C.D. 解析:6.“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说明了情绪与情感具有( )A动力功能 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人们之所以要“进门看脸色”是因为表情能够传递一定的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即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而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所以情绪情感也具有信号功能。7.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是(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
11、 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分数:2.00)A. B.C.D.解析:8.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 )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调控的需要 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9.下列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A转移 B升华C压抑 D补偿(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
12、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压抑是指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它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10.“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持此言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劳伦兹C华生 D弗洛伊德(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这句颇为偏激的名言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说的。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1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 )A反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心理学 2011 0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