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真题2011年04月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877       资源大小:53.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真题2011年04月及答案解析.doc

    1、心理学真题 2011 年 04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A信息源 B反馈者C信息 D通道(分数:2.00)A.B.C.D.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 )A韦伯比率 B平行关系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分数:2.00)A.B.C.D.3.在平常测验中,选择题考察的是( )A识记 B保持C回忆 D再认(分数:2.00)A.B.C.D.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类和比较 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概括 D具体化和系统化(分数:2.00)A.B.C.D.5.一个实际年龄为 4 岁

    2、,心理年龄为 5 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A0.8 B1.25C80 D125(分数:2.00)A.B.C.D.6.“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说明了情绪与情感具有( )A动力功能 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分数:2.00)A.B.C.D.7.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是(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 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分数:2.00)A.B.C.D.8.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 )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本能、合作需要

    3、和自我调控的需要 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分数:2.00)A.B.C.D.9.下列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A转移 B升华C压抑 D补偿(分数:2.00)A.B.C.D.10.“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持此言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劳伦兹C华生 D弗洛伊德(分数:2.00)A.B.C.D.1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 )A反应变量 B控制变量C环境变量 D不可控制变量(分数:2.00)A.B.C.D.12.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A202

    4、0000 赫兹 B3025000 赫兹C4020000 赫兹 D5025000 赫兹(分数:2.00)A.B.C.D.13.信息由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必要条件是( )A编码 B注意C储存 D复述(分数:2.00)A.B.C.D.14.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启发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 D算法式(分数:2.00)A.B.C.D.15.表示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的指标是( )A再测信度 B内容效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 D构想效度(分数:2.00)A.B.C.D.1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

    5、条件或刺激物是( )A需要 B动机C诱因 D兴趣(分数:2.00)A.B.C.D.17.安静沉稳、寡言少语、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这类人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C粘液质 D抑郁质(分数:2.00)A.B.C.D.18.有的人在群情激愤的群体中极易丧失理智,作出与其身份和个性极不相符、与平时判若两人的举动来,这种现象属于(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C群体极化 D去个体化(分数:2.00)A.B.C.D.19.“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属于( )A否认 B文饰C投射 D反向(分数:2.00)A.B.C.D.20.4 岁左右儿童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与成人相比

    6、约为( )A150% B120%C80% D60%(分数:2.00)A.B.C.D.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概念(分数:3.00)_22.心境(分数:3.00)_23.焦虑障碍(分数:3.00)_24.依恋行为(分数:3.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分数:5.00)_26.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分数:5.00)_27.简述问题的组成部分。(分数:5.00)_28.简述智力的影响因素。(分数:5.00)_29.简述遗传对人格的作用。(分数:5.00)_30.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

    7、数:3,分数:18.00)31.试用遗忘理论解释一篇长的文章为什么中间部分较难记住。(分数:6.00)_32.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请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解释这种说法。(分数:6.00)_33.一位中学生物老师走进课堂时,将装在盒子中的模型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上课时他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上述做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分数:6.00)_心理学真题 2011 年 04 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拥有信息并

    8、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A信息源 B反馈者C信息 D通道(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信息源主要指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沟通的过程通常由他们发动,沟通的对象和沟通的目的通常也由他们决定。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 )A韦伯比率 B平行关系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3.在平常测验中,选择题考察的是( )A识记 B保持C回忆 D再认(分数:2.00)A.B.C.D. 解析:解

    9、析 信息的提取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例如,在实验中,主试呈现几个电话号码,让被试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复述,这就是回忆。日常所说“记得”指的就是回忆。如果让被试在一组电话号码中选出哪些电话号码是已经给出的,就是再认。平常测验中使用的题目,如名词解释就属于回忆性题目,选择题考查的就是再认。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类和比较 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概括 D具体化和系统化(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们是相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是为了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属性,综合则是通过对各部分、各属性的分析实现的,没有分析的综合是不完备的

    10、综合。任何思维活动都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5.一个实际年龄为 4 岁,心理年龄为 5 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A0.8 B1.25C80 D125(分数:2.00)A.B.C.D. 解析:6.“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说明了情绪与情感具有( )A动力功能 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人们之所以要“进门看脸色”是因为表情能够传递一定的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即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而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所以情绪情感也具有信号功能。7.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是(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

    11、 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分数:2.00)A. B.C.D.解析:8.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 )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调控的需要 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9.下列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A转移 B升华C压抑 D补偿(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

    12、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压抑是指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它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10.“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持此言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劳伦兹C华生 D弗洛伊德(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这句颇为偏激的名言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说的。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1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 )A反应

    13、变量 B控制变量C环境变量 D不可控制变量(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2)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3)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12.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A2020000 赫兹 B3025000 赫兹C4020000 赫兹 D5025000 赫兹(分数:2.00)A. B.C.D.解析:13.信息由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必要条件是( )A编码 B注意C储存 D复述(分数:2.0

    14、0)A.B. C.D.解析:14.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启发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 D算法式(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就如同爬山一样,为了到达山顶,有时不得不先上矮山顶,然后再下来这样翻越一个个的小山头,直到最终达到山顶。可以说,爬山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往往具有“退一步进两步”的作用,后退乃是为了更有效地前进。15.表示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的指

    15、标是( )A再测信度 B内容效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 D构想效度(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再测信度是指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它是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人前后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就是再测信度。再测信度反映的是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因此又称稳定性系数。1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A需要 B动机C诱因 D兴趣(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在一般情况下,诱因作为一种外在刺激物,能够吸引有机体的活动方向,有助

    16、于他寻求需要的满足。17.安静沉稳、寡言少语、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这类人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C粘液质 D抑郁质(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粘液质气质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的情绪体验深刻。他们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强,内刚外柔。他们与人交往适度,交情深厚,朋友少但却知心。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这往往弥补了他们思维的不足。18.有的人在群情激愤的群体中极易丧失理智,作出与其身份和个性极不相符、与平时判若两人的举动来,这种现象属于(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C群体极化 D去个体化(分数:2.0

    17、0)A.B.C.D. 解析:解析 人们在群体中,一旦面临群情高涨,情绪激动的状况,就很容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去个体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个人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因而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都被削弱,从而就使平时制约于社会规范下的行为不受规范的制约,使人表现出通常状态下不会表现的行为,甚至使个人的侵犯行为增加。19.“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属于( )A否认 B文饰C投射 D反向(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文饰。文饰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18、如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可爱。20.4 岁左右儿童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与成人相比约为( )A150% B120%C80% D60%(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婴儿出生后,大脑主要是皮层继续增长,在 6 个月时,大脑会达到成人大脑体积的一半,2 岁时,为成人的四分之三,4 岁孩子的大脑就已经非常接近于成人的了。伴随着大脑体积的增长,大脑皮层突触的增长速度也很快,4 岁左右的儿童,其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约为成人的150%,而且在整个儿童期内,突触的密度都保持在高于成人的水平上,到了青春期,突触的数

    19、目才开始减少,青少年大脑皮层的突触密度逐渐接近于成人的水平。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概念(分数:3.00)_正确答案:(概念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以词的形式来表现的。)解析:22.心境(分数:3.00)_正确答案:(心境指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解析:23.焦虑障碍(分数:3.00)_正确答案:(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解析:24.依恋行为(分数:3.00)_正确答案:(依恋行为指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

    20、得双方产生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分数:5.00)_正确答案:(1)优点:客观性和真实性。(2)不足: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结果难以重复。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易受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解析:26.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分数:5.00)_正确答案:(1)大小恒常性:当物体向远处或近处移动时,人们能把物体知觉成大小不变的整体。(2)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3)颜色恒常性: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同一件物品反射到人们眼中的光有很大的变化,但它们颜色看起来好像没有变。)解析:

    21、27.简述问题的组成部分。(分数:5.00)_正确答案:(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解析:28.简述智力的影响因素。(分数:5.00)_正确答案:(智力既受先天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具体因素主要有:(1)遗传。(2)家庭环境。(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解析:29.简述遗传对人格的作用。(分数:5.00)_正确答案:(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2)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不同而异,对智力、气质的影响较多,对价值观、信念的影响较少。(3)遗

    22、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人格,遗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解析:30.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分数:5.00)_正确答案:(1)相似性与互补性: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易于相互吸引;当双方角色不同时,互补能增强人际吸引的效应。(2)个人品质:交往越深,个人内在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越大,热情、开朗、真诚等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近,交往机会多,彼此了解的人易成为知己,但关系紧张时,彼此的反应也越消极。)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8.00)31.试用遗忘理论解释一篇长的文章为什么中间部分较难记住。(分数:6.00)_正确答案:(1)因为它受前摄和倒摄抑制干扰。(

    23、2)前摄干扰是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是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3)学习一篇长的文章,中间部分既是开头的新信息又是结尾的旧信息,受双重干扰。)解析:32.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请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解释这种说法。(分数:6.00)_正确答案:(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并将其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是天生的。(3)一般而言,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

    24、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体现了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需要。)解析:33.一位中学生物老师走进课堂时,将装在盒子中的模型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上课时他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上述做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分数:6.00)_正确答案:(1)该教师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利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发挥有利方面,如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克服不良影响,如将生物模型装在盒子中,放在不显眼处,尽可能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加深对课的目的和要求的理解,以便保持注意。)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真题2011年04月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