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教育理论-35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教育理论-3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教育理论-35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教育理论-35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教育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二、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_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分数:2.00)A.B.C.D.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_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分数:2.00)A.B.C.D.3.美育即_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分数:2.00)A.B.C.D.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
2、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_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分数:2.00)A.B.C.D.5.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_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数:2.00)A.B.C.D.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_ A.课程标准 B.课程纲要 C.课程要素 D.课程规范(分数:2.00)A.B.C.D.7.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_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C.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 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分数:2.00)A.B.C.
3、D.8.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分数:2.00)A.B.C.D.9.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分数:2.00)A.B.C.D.10.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_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分数:2.00)A.B.C.D.1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_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
4、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分数:2.00)A.B.C.D.12.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_ A.衣着整洁 B.言行一致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分数:2.00)A.B.C.D.三、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13.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分数:6.00)_14.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分数:6.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15.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分数:8.00)_16.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分数:8.00)_17.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5、(分数:8.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紧张的期末复习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当天的复习专题扩词。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题型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它启迪思维,活跃气氛,更有少数同学认为这是一个表现自己阅读面的极好机会。我将第一个字“抢”写在黑板的一边,请同学们组词。第一个同学说:“抢亲。”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跟着笑了。第二个说:“抢劫。”又一个说:“烧杀抢掠。”答案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心疼地望着同学们,心想:孩子们是受第一个同学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式,还是崇尚暴力?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热爱生命、热爱家乡吗?” “热爱
6、!”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这样的情景:炎热的夏天,一位骑车的老人突然晕倒,几个路人连忙把他送到医院治疗,老人转危为安;场院上晒着许多稻谷,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主人急得手忙脚乱,这时来了一群手拿工具的邻居,帮助主人解了燃眉之急。路人、邻居的行为美吗?” “美!”同学们的声音明显地亢奋。 “今年梅雨季节,雨量很大,河水猛涨,许多地方汪洋一片,堤坝随时都可能出现崩塌的危险。是政府组织干部和群众日夜值班,奋力排水,使我们的家园化险为夷。他们这种行为高尚吗?” “高尚!”教室里的声音比前一次更高昂了。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
7、几组词抢时间、抢救、抢收、抢修、抢险几秒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看着若有所悟的孩子们,我笑了为我又长大了许多的学生们。 问题: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我”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哪一个教学原则?为什么?试结合 材料阐述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分数:15.00)_六、B心理学/B(总题数:0,分数:0.00)七、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9.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_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见风流泪 D.尝梅生津(分数:2.00)A.B.C.D.20.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_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
8、.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分数:2.00)A.B.C.D.21.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_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分数:2.00)A.B.C.D.22.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_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分数:2.00)A.B.C.D.23.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称_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泛化 D.遗忘(分数:2.00)A.B.C.D.24.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_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分数:2.
9、00)A.B.C.D.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指_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分数:2.00)A.B.C.D.26.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_ A.原型定向 B.动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分数:2.00)A.B.C.D.27.下列属于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的项目的是_ A.完成图片 B.排列图片 C.实物组合 D.数字推理(分数:2.00)A.B.C.D.2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体现了人格的_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分数:
10、2.00)A.B.C.D.29.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_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情感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分数:2.00)A.B.C.D.30.下列不属于健康内容的是_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自我意识正确(分数:2.00)A.B.C.D.八、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31.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分数:6.00)_32.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始终如一的作用。(分数:6.00)_九、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33.简述影响
11、遗忘进程的因素。(分数:8.00)_34.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分数:8.00)_35.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分数:8.00)_十、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36.如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分数:15.00)_专升本教育理论-35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教育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二、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_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12、本题考查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 在西方,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_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制约。“盂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居住环境及人群、邻里的交往与影响,都会影响人的发展。3.美育即_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
13、考查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通过现实关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叫作审美教育。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_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985 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5.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_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
14、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_ A.课程标准 B.课程纲要 C.课程要素 D.课程规范(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的概念。 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7.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15、,_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C.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 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的本质包括: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8.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
16、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9.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劳动、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最真实可靠的材料。10.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_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
17、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就是终结性评价。1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_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三结合的教育。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其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12.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_ A.衣着整洁 B.言行一致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教育 理论 3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