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职业资格】高级系统分析师2010下半年下午试题Ⅱ及答案解析.doc
《【计算机类职业资格】高级系统分析师2010下半年下午试题Ⅱ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类职业资格】高级系统分析师2010下半年下午试题Ⅱ及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高级系统分析师 2010 下半年下午试题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试题一/B(总题数:1,分数:75.00)1.论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及其应用 软件演化(Software Evolution)是指软件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更新行为和过程。演化是一系列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始终的活动,系统需求改变、功能实现增强、新功能加入、软件架构改变、软件缺陷修复、运行环境改变均要求软件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具有较强的演化能力。软件静态演化(Static Evolution)和动态演化(Dynamic Evolution)是目前软件演化的两种重要类型。 请围绕“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
2、化及其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请分别对软件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的特点进行论述,说明两种软件演化类型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合,并举例说明各自的常见演化技术手段。 (3)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演化活动的特点、演化的类型,以及所采取的对应演化技术手段,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实际应用的效果。(分数:75.00)_二、B试题二/B(总题数:1,分数:75.00)2.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组织机构积累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成为当务之急。数据
3、挖掘(Data Mining)就是为了顺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发展起来的数据处理技术,是知识发现的关键步骤。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请围绕“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论题,依次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具体论述你在项目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所解决的问题。 (3)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分析并讨论你所选择的数据挖掘方法,简述其具体实现过程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数:75.00)_三、B试题三/B
4、(总题数:1,分数:75.00)3.论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缓存设计策略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通常需要利用缓存技术减轻服务器负载、降低网络拥塞、增强系统可扩展性。缓存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客户最近经常访问的内容在缓存服务器中存放一个副本,当该内容下次被访问时,不必建立新的数据请求,而是直接由缓存提供。良好的缓存设计,是一个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能够正常、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在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开发时,必须从一开始就针对应用需求和场景对系统的缓存机制进行全面考虑,设计一个可伸缩的系统缓存架构。 请围绕“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缓存设计策略”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实施的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开发
5、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从不同的用途和应用场景考虑,请详细阐述至少两种常见的缓存工作模式,并说明每种工作模式的适应场景。 (3)阐述你在设计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缓存机制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分数:75.00)_四、B试题四/B(总题数:1,分数:75.00)4.论软件可靠性评价 软件可靠性评价是指选用和建立合适的可靠性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和其他手段,对软件可靠性测试和系统运行期间的软件失效数据(也可能包含软件生命周期内的其他可靠性数据)进行处理,并评估和预测软件可靠性的过程。 软件可靠性评价是软件可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实施,也可针对最终软件系统实施。
6、软件可靠性评价的难点在于软件可靠性模型的选择和软件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请围绕“软件可靠性评价”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简要概述你参与实施的软件开发项目以及你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说明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选择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并论述在软件可靠性模型选择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3)收集软件可靠性数据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简述你收集软件可靠性数据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分数:75.00)_高级系统分析师 2010 下半年下午试题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试题一/B(总题数:1,分数:75.00)1.论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及其
7、应用 软件演化(Software Evolution)是指软件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更新行为和过程。演化是一系列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始终的活动,系统需求改变、功能实现增强、新功能加入、软件架构改变、软件缺陷修复、运行环境改变均要求软件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具有较强的演化能力。软件静态演化(Static Evolution)和动态演化(Dynamic Evolution)是目前软件演化的两种重要类型。 请围绕“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及其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请分别对软件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的特点进行论述,说明
8、两种软件演化类型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合,并举例说明各自的常见演化技术手段。 (3)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演化活动的特点、演化的类型,以及所采取的对应演化技术手段,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实际应用的效果。(分数:75.00)_正确答案:(1)简要介绍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大中型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项目,简要说明自己在该项目中的角色、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及开展的主要工作。参与设计和实施的信息系统项目应有一定的规模,自己在该项目中担任的主要工作应有一定的份量。 (2)论文的第 2 部分是体现你所掌握的信息系统软件演化理论知识的精华所在。软件演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软件系统适应外界的改变。软件
9、演化过程是软件演化和软件过程的统一。软件演化可分为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两种类型。静态演化是指系统在停机状态下所进行的修改;动态演化则是指软件在运行期间所进行的更新。 在静态演化中,先对需求变化进行分析,锁定软件更新的范围,然后实施系统升级。在停机状态下,系统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就是一种典型的软件静态演化。静态演化可以是一种更正代码错误的简单变更,也可以是更正设计方案的重大调整,还可以是对描述错误所作的较大范围的修改,更可以是针对新需求所作的重大改进。在演化时,首先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动,开发新功能模块或更新已有的功能模块,然后编译链接生成新应用系统,最后部署更新后的软件系统。静态演化技术的优点是:在更新
10、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系统的状态迁移和活动线程问题。其缺点是:停止应用程序就意味着停止系统所提供的相关服务,也就是使软件暂时失效。 静态演化有 3 种不同的软件维护: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维护过程一般包括变更分析、版本规划、系统实现和向客户交付系统等活动。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使用子类型方法来扩展程序,它适合于软件静态演化和代码重用。子类型化一个类意味着保留父类中的参数和方法,并尽可能地增加新的参数和方法。另外,使用重载和多态性作为主要的演化机制。在对系统功能进行更新时,最简单的机制就是创建相关类的子类,然后重载需要变更的方法,利用多态性来调用新创建的方法。在基于构件的软件技术中,构件
11、通常采用接口和实现相分离的原则,构件之间只能通过接口来进行通信。这使得具有兼容接口的不同构件实现部分可以相互取代,从而成为软件静态演化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动态演化是最复杂也是最有实际意义的演化形式。它使得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和环境变化,动态地进行软件的配置、维护和更新,其表现形式包括系统元素数目的可变性、结构关系的可调节性和结构形态的动态可配置性。软件的动态演化特性对于适应未来软件发展的开放性、动态性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演化的显著优点是软件不会存在暂时的失效,具有持续的可用性。但由于涉及状态迁移等问题,它比静态演化在技术上更难处理。 对于执行关键任务的一些软件系统而言,通过停止
12、、更新和重启来实现维护演化任务将会导致不可接受的延迟、代价和危险。例如:当对航班调度系统和某些实时监控系统进行演化时,不能进行停机更新,而必须切换到备用系统上,以确保相关服务仍旧可用。条件发生改变时,移动计算系统需要调整对应的计算构件,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例如:交通控制软件、电信交换软件、Internet 服务应用软件以及高可用性的公共信息软件。 软件动态演化可以分为预设的和非预设的两种类型。动态变化的因素是软件设计者能够预先设想到的,可实现为系统的固有功能,这就是预设的软件动态演化。对系统配置进行修改和调整是直到软件投入运行以后才能确定的,这就要求系统能够处理在原始设计中没有完全预料到的新
13、需求,这就是非预设的软件动态演化。 为了支持软件的动态演化,人们在编程语言和工作机制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的研究工作。例如:基于硬件的动态演化,使用多个冗余的硬件设备,用于软件的动态升级服务;动态装载,在编程语言方面,引进相关机制来支持软件系统的动态演化;动态类:在软件运行过程中,类的实现可以动态地变化;中间件为运行构件的动态替换和升级提供了相关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命名服务、反射技术和动态适配等;基于构件的动态演化;基于过程的动态演化;基于体系结构描述语言的动态演化;基于体系结构模型的动态演化等。其中,动态类中使用的一些策略有(但不限于):冻结”策略,系统等待已存在的旧版本的对象被客户释放;“重建
14、”策略,系统使用动态类的新版本来创建相关对象,同时,将旧版本的对象的状态信息拷贝到新对象中;“共存”策略,动态类新、旧版本的对象共存,但是,以后对象的创建使用动态类的新版本。在实现动态类时,通常需要引入代理(Proxy)机制。代理负责维护动态类的所有实现版本和实现版本的外部存储。代理机制下的动态类是一种轻量级的动态演化技术,它不需要编译器和底层运行环境(例如:操作系统和虚拟机)的支持,比较容易实现。 (3)说明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演化活动的特点、演化的类型,以及所采取的对应演化技术手段、方法和步骤,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实际的应用效果(或存在的问题)。论文最后可以进一步讨论
15、你从中获得的相关体会,以及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如果碰到类似的项目,你将如何应用这些经验或教训。)解析:二、B试题二/B(总题数:1,分数:75.00)2.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组织机构积累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成为当务之急。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为了顺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发展起来的数据处理技术,是知识发现的关键步骤。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请围绕“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论题,依次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16、)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具体论述你在项目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所解决的问题。 (3)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分析并讨论你所选择的数据挖掘方法,简述其具体实现过程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数:75.00)_正确答案:(1)对你在论文中准备列举的、近期参与过的大中型信息系统项目的背景、项目规模、发起单位、目标、项目内容、组织结构、项目周期、交付的产品等做简要的介绍。接着简要说明自己在该项目中的角色及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参与设计和实施的信息系统项目应有一定的规模,自己在该项目中担任的主要工作应有一定的份量。 (2)通常情况下,数据挖掘是指从
17、大量的数据中自动搜索隐藏于其中的有着特殊关系性的信息的过程。它是数据库知识发现(KDD)中的一个步骤。其主要任务是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 关联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一般用支持度和可信度两个阈值来度量关联规则的相关性。 聚类分析:聚类是把数据按照相似性归纳成若干类别,同一类中的数据彼此相似,不同类中的数据相异。聚类分析可以建立宏观的概念,发现数据的分布模式,以及可能的数据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类:是指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它代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职业资格 高级 系统分析 2010 下半年 下午 试题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