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32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3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32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 132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1.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下列属于 O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_(分数:3.00)A.居民住宅区B.康复疗养区C.文化教育区D.商业金融区2.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某铁路项目穿越某市城区,于 2013年 4月 1日建成,2014年 12月 30日获得改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批文,则该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执行昼夜标准值分别是_(分数:3.00)A.50dB(A);40dB(A)B.55dB(A
2、)145dB(A)C.70dB(A):55dB(A)D.70dB(A);60dB(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地下水保护措施与对策应按照_原则确定。(分数:3.00)A.“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突出饮用水安全B.“合理、可行、操作性强”、均衡开采C.“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均衡开采D.“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突出饮水安全4.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 0.5m以上、距地面 1.2m高度处,在_状态下测量。(分数:3.00)A.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
3、启B.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C.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D.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3类区,建设前后对评价范围内的商场噪声级增高量为 79dB(A),对评价范围内的居住区噪声级增高量为 34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进行工作。(分数:3.00)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交通噪声,一般以_为评价量。(分数:3.00)A.声功率级B.A声级C.等效连续 A声级D.A计权声功率级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一级声环境评
4、价项目,当敏感目标_建筑时,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分数:3.00)A.高于(含)2 层B.高于(不含)3 层C.高于(含)3 层D.高于(含)4 层8.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居民区铅垂向 Z振级标准值昼间和夜间分别为_(分数:3.00)A.65dB(A);65dB(A)B.70dB(A);67dB(A)C.75dB(A);72dB(A)D.80dB(A);80dB(A)9.某拟建水库占地面积 2km 2 ,影响区域涉及部分原始天然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_(分数:3.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0.根据环
5、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工程全过程,以_为调查分析的重点。(分数:3.00)A.勘察期和施工期B.施工期和运营期C.运营期和退役期D.勘察期和运营期11.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分类中,工类土壤主要适用于_(分数:3.00)A.果园B.林地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D.蔬菜地12.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此类土壤属于_(分数:3.00)A.类B.类C.类D.类或类13.某拟建公路长 100km,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耕地、建设用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6、,则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_(分数:3.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4.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之一为景观生态学法。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在景观中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是_(分数:3.00)A.斑块B.基质C.廊道D.斑块和基质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后,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_(分数:3.00)A.生态影响最小B.投资估算最少的方案C.工程量最少的方案D.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16.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在开发区活动环境影响识别中,对于小规模开发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3.00)A
7、.仅考虑对区内环境的影响B.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C.需要同时考虑对区内区外环境的影响D.主要考虑对区内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情况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17.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开发区的污染源分析中,鉴于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较长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污染源分析以_为主。(分数:3.00)A.近期B.中期C.远期D.中、远期18.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时,其重点不包括_(分数:3.00)A.功能区划B.产业结构与布局C.环保设施建设D.监测布点方案1
8、9.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时,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_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分数:3.00)A.自然环境、社会经济B.环境资源、环境现状C.环境容量、环境保护规划D.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0.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规划方案分析内容不包括_(分数:3.00)A.环境容量分析B.开发区总体布局分析C.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D.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21.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采取_、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
9、(分数:3.00)A.临时性车辆管制B.禁止夜间施工C.调整规划布局D.个人防噪声设备22.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区域环评中,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_水质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分数:3.00)A.建设单位上级部门提出的B.建设单位提出的C.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D.环评单位建议的2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_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
10、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分数:3.00)A.建设期间B.运行期间C.建设、运行、退役期间D.建设和运行期间24.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开发区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可采用_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分数:3.00)A.矩阵的方式B.列表的方式C.数学分析法D.系统分析法25.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分析时,重点是对_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数:3.00)A.排放口在线监测技术B.煤的
11、集中转换及其集中转换技术C.区内各企业脱硫除尘技术D.太阳能及风力发电技术26.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要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_(分数:3.00)A.排放标准B.污染物排放量C.环境容量D.环境保护方案27.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_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分数:3.00)A.选址B.规划目标C.总体发展规模D.产业结构28.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中“对开发区规划的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论证”的内容不包括_(分数:3.00)A.开发区开发性质
12、的合理性B.开发区总体布局的合理性C.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D.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29.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是指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_(分数:3.00)A.最佳排放总量B.最小排放总量C.允许排放总量D.排放总量30.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拟定规划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时,所遵循的优先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分数:3.00)A.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B.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C.预防措施、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
13、补救措施D.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60.00)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对于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内容的调查应包括_ A.颗粒物粒径分级 B.颗粒物的分级粒径(m) C.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 3) D.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01)(分数:6.00)A.B.C.D.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一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6.00)A.监测点不少于 8个B.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C.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d有效数据D.监测可选取
14、一期不利季节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包括_(分数:6.00)A.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B.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C.长期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D.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日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6.00)A.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不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B.一级评价
15、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 1年的连续观测C.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2个月以上D.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 2年的连续观测35.下列污染源不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是_(分数:6.00)A.建筑施工场地B.硫酸生产C.炼焦炉D.恶臭排放36.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下列关于 SQ、CO 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6.00)A.日均值每日至少 12h的采样时间B.小时平均值每小时至少有 45min的采样时间C.日均值每日至少 18h的采样时间D.小时平均值每小时
16、至少有 40min的采样时间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环境预测原则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6.00)A.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隐蔽性和难恢复性,还应遵循环境安全性原则,预测应为评价各方案的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依据B.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地下水环境现状确定,应以拟建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C.工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应分别进行预测,
17、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的预测结果D.类建设项目,应遵循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原则,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应分别进行预测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6.00)A.地面水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与影响预测范围不一定相同B.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各生产阶段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应有重点C.确定其评价范围的原则与环境调查相同D.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的水质参数与环境现状综合评价不一定相同39.下列水域的水质质量标准不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
18、8382002)的是_(分数:6.00)A.渔业水B.江河C.海水D.农田灌溉水40.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适用范围包括_(分数:6.00)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B.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C.工业、农业、畜牧业、交通、城市建设、旅游的有关专项规划D.林业、能源、水利、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 132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1.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下列属于 O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_(分数:3.00)A.居民住宅区B.康复疗养区 C.文化
19、教育区D.商业金融区解析:解析 0 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2.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某铁路项目穿越某市城区,于 2013年 4月 1日建成,2014年 12月 30日获得改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批文,则该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执行昼夜标准值分别是_(分数:3.00)A.50dB(A);40dB(A)B.55dB(A)145dB(A)C.70dB(A):55dB(A) D.70dB(A);60dB(A)解析:解析 在下列情况下,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按昼问 70dB(A)、夜间 55dB(A)执行:
20、(1)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2)对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进行改建、扩建的铁路建设项目。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地下水保护措施与对策应按照_原则确定。(分数:3.00)A.“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突出饮用水安全 B.“合理、可行、操作性强”、均衡开采C.“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均衡开采D.“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突出饮水安全解析:解析 地下水保护措施与对策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突出饮用水安全的原则确定。4.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
21、08),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 0.5m以上、距地面 1.2m高度处,在_状态下测量。(分数:3.00)A.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 B.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C.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D.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解析:解析 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 0.5m以上、距地面 1.2m高度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3类区,建设前后对评价范围内的商场噪声级增高量为 79dB(A),对评价范围内的居住区噪声级增高量为 34dB(A),此建设项目声环
22、境影响应按_进行工作。(分数:3.00)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解析:解析 按“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3类区”划分应为三级。商场不是敏感目标,其噪声级增高量的大小不是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只有“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的噪声级增高量”才是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居住区属敏感目标,以噪声级增高量为 34dB(A)来判断,故为二级。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交通噪声,一般以_为评价量。(分数:3.00)A.声功率级B.A声级C.等效连续 A声级 D.A计权声功率级解析:解析 噪声源噪声级数据包括:声压级(包括倍频带声压级)、A 声级(包括最大 A声级)、A 声功
23、率级、倍频带声功率级以及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交通噪声属于间歇性噪声应以等效连续 A声级为评价量。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当敏感目标_建筑时,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分数:3.00)A.高于(含)2 层B.高于(不含)3 层C.高于(含)3 层 D.高于(含)4 层解析:解析 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3 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8.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居民区铅垂向 Z振级标准值昼间和夜间分别为_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模拟 13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