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626-2010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pdf
《DB52 T 626-2010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 T 626-2010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 3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6262010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tea plantation in Guizhou 2010 - 08 - 18发布 2010 - 08 - 18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2/T 626201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茶园高标准建园技术要点 1 4.1 选地 1 4.1.1 环
2、境条件 1 4.1.2 土壤条件 2 4.2 基地规划 2 4.2.1 总则 2 4.2.2 土地规划 2 4.3 道路网建设 2 4.4 水利系统建设 2 4.5 茶园生态建设 3 5 茶树种植 3 5.1 茶园开垦及施肥 3 5.2 种苗选择 3 5.3 适时移栽 3 5.4 茶苗定植 3 5.5 苗期管理 3 6 茶园施肥 3 6.1 肥料 3 6.2 施肥原则 4 6.3 施肥时期 4 6.4 施肥量及各期分配 4 6.5 施肥方法 4 7 土壤管理 4 7.1 茶园耕作 4 7.1.1 浅耕 4 7.1.2 深耕 4 7.2 茶园铺草 5 7.3 茶园免耕 5 8 茶树修剪 5 8.
3、1 定型修剪 5 DB52/T 6262010 II 8.1.1 定型修剪的对象.5 8.1.2 幼龄茶园.5 8.1.3 台刈茶园.5 8.2 轻修剪.5 8.3 深修剪、重修剪、台刈.5 9 茶园水分管理.5 9.1 旱害预防.6 9.2 渍害预防.6 10 冻害防治6 10.1 冻害预防6 10.2 受冻后的护理6 11 病虫害防治6 12 茶叶采摘6 12.1 采摘要求6 12.2 手工采摘6 12.3 机械采摘7 13 生产档案记录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8 A.1 假眼小绿叶蝉.8 A.2 茶叶螨类.8 A.3 茶棍蓟马.8 A.4 黑刺粉虱.8 A.5 蚧
4、类.8 A.6 茶毛虫.8 A.7 蓑蛾类.9 A.8 茶白星.9 A.9 茶饼病.9 A.10 茶苗根结线虫9 A.11 茶轮斑病9 DB52/T 6262010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大学、贵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远发、易勇、梁月荣、赵志清、周国兰、尹杰、孙继海。 DB52/T 626
5、2010 1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茶园建设、茶树种植、茶园施肥、土壤管理、茶树修剪、土壤水分管理、冻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及茶叶采摘等栽培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高产优质茶园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767 茶树种苗 DB52/T 4712004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DB52/T 621 贵州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DB52/T 622 贵州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DB52/T
6、624 贵州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DB52/T 625 贵州有机茶栽培技术规程 DB52/T 6272010 贵州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程 DB52/T 628 贵州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蓬心土壤 Soil beneath central tea canopy 在宽窄行排列种植的茶园中,树冠内窄行之间的土壤。 3.2 氮素供应强度 Nitrogen supply intensity 土壤氮素养分中能被茶树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素供给程度。以碱解氮/全氮的百分比表示。 4 茶园高标准建园技术要点 4.1 选地 4.1.1 环境条件 DB52/T 6
7、262010 2 宜选择坡度25,除土壤以外的环境条件符合DB52/T 621或DB52/T 622的要求,附近有较丰富的 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之地。 4.1.2 土壤条件 4.1.2.1 土壤 pH 值为4.55.5,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DB52/T 621 或DB52/T 622 的要求。 4.1.2.2 剖面形态:上层疏松透水透气,下层稍紧保水保肥,50cm土层内无硬盘等障碍层。 4.1.2.3 茶园中“蓬心土壤”占地比例应26%。 4.1.2.4 土壤三相容积比:0cm20cm 土层容重 1.0 g/cm 3 1.2g/cm 3 ,孔隙度55%,固、液、气三相 容积比例为45%:30
8、%:20%;宜选用质地以砂质壤土或壤质土。20cm40cm 土层较紧实而不坚实, 能保水保肥,容重在 1.2 g/cm 3 1.45g/cm 3 ,孔隙度50%,固、液、气三相容积比为50%:25%: 15%;宜选用质地以重壤或轻粘土。 4.1.2.5 0cm20cm 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氮素供应强度应达表 1 要求。 表1 0cm20cm 土壤土层养分含量及氮素供应强度要求 项 目 要 求 有机质/(g/kg) 20 全氮/(g/kg) 12 碱解氮/(mg/kg) 150 有效磷/(mg/kg) 20 养分含量 有效钾/(mg/kg) 100 氮素供应强度/(%) 10 4.2 基地规划 4
9、.2.1 总则 园地规划设计包括土地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及茶园生态建设等项目。按照所选地块的地形、 地势、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况,对茶、林、沟渠、道路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 保持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区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 田间日常作业,且成园后生态环境良好。 4.2.2 土地规划 根据茶园规模和地形、地貌合理划分区、片、块。 4.3 道路网建设 根据茶园规模和地形、地貌,以干道、支道和步道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园和 场外交通,便于运输和茶园管理。干道路面宽 4m5m,支道路面宽 2.5m3m,步道路面宽 1m1.
10、5m。 4.4 水利系统建设 4.4.1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宜建立节水灌溉系统。 4.4.2 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隔离沟。隔离沟深 0.50m、宽 0.60m,沟壁为 60 度倾 斜的隔离沟。 4.4.3 平地茶园在步道边开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两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排灌蓄水沟,沟宽 0.20m 0.30m、深 0.20m。横沟每隔 3m5m 挖一小水坑,以积蓄雨水。 DB52/T 6262010 3 4.4.4 每 25 亩35亩茶园建一容积为 5m 3 8m 3 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 水不良的积水处。 4.5 茶园生态建设 4
11、.5.1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植树造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 草。 4.5.2 茶园内宜间作柳杉、银杏、板栗等经济林木,每隔 35 行茶树间作一行,株距 3m5m,遮光 率控制在 30%35%。 4.5.3 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 5 茶树种植 5.1 茶园开垦及施肥 5.1.1 缓坡地由下而上等高进行。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 0.50m,并清除柴根、杂 物,复垦深度 0.25m0.30m;熟地经深翻平整即可。 5.1.2 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沿茶行开种植沟,宽 0.30m,深 0.
12、50m。在种植沟内施入底肥,每 667m 2 施有机肥 1000kg 以上, 磷肥 100kg 左右。 施肥后覆土, 并将其平整, 盖土离地面约 0.15m0.20m。 5.2 种苗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茶苗 规格基本一致。 5.3 适时移栽 10月至次年3月移栽。高寒山区避开严寒移栽。 5.4 茶苗定植 5.4.1 种植茶苗前,先将种植沟内土壤浇湿,然后将茶苗置于种植沟中。栽种时一手扶正茶苗,一手 填土;分层将土填实。当填土至不露须根时,用手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压实,随 即浇足“定根水”。 5.4.
13、2 采用双条植法进行定植。栽植深度 10cm15cm;定植密度为: a) 中小叶种:大行距 1.50m,小行距 0.40m0.45m、丛距 0.30m0.35m,每丛种植茶苗 2 株, 每 667 用茶苗约 4500株6000 株; b) 大叶种:大行距 1.70m,小行距 0.45m0.50m、丛距 0.35m0.40m,每丛种植茶苗 2 株,每 667 用茶苗约 3000 株4000 株。 5.5 苗期管理 5.5.1 及时补苗:发现缺丛缺株,及时补苗。 5.5.2 清除杂草:采用人工或除草剂除去杂草。 6 茶园施肥 6.1 肥料 DB52/T 6262010 4 有机肥一般有菜饼、禽畜栏
14、肥及沤制的土杂肥等,作基肥用;无机肥主要用于追肥。肥料品种选择 及要求应符合DB52/T 624或DB52/T 625的规定。 6.2 施肥原则 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 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 6.3 施肥时期 6.3.1 春茶前催芽肥,依当时的气候情况、茶树品种的发芽迟早及采制的茶类在 2 月中、下旬至 3月 中旬施入。 6.3.2 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 6.3.3 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的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 6.3.4 秋冬季施基肥,结合深耕在 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2T6262010 贵州 高产 优质 茶园 栽培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