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452-2005 《双季稻节水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6 T 452-2005 《双季稻节水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452-2005 《双季稻节水生产技术规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36备案号: 17462-2005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4522005双季稻节水生产技术规程 2005-09-30 发布 2005-10-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4522005 I 前 言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言文、肖新、张斌、胡锋、彭世彰、罗奇祥、彭春瑞、肖运萍。 DB36/T 4522005 1 双季稻节水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季稻节水生产的产量目标、术语定义、一般要求、早稻节水生产技术和晚稻节水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双季
2、稻节水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1996 粮食种子 禾谷类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36/T 272-1997 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与防治 DB36/T
3、 273-1997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3 术语和定义 DB36/T 453-2005 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产量目标 早稻每667谷产量400 kg500kg,晚稻每667谷产量425 kg500kg。 5 一般要求 5.1 肥料使用准则 5.1.1 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5.1.2 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5.1.3 安全排水期 4 天5 天。 5.2 农药使用准则 5.2.1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4285、GB/T 8321 的规定。 5.2.2 安全排水期 3 天4 天。 6 早稻节水生产技术 6.1 育秧
4、 6.1.1 育秧方式 采用塑盘旱育秧技术。 6.1.2 选址建床 DB36/T 4522005 2 应选择地势较高、耕作层深厚的旱地建立秧床。 床田比1: 4045, 秧床畦面宽1.2m1.4m、长10m12m,周围应建立排水系统。 6.1.3 秧床培肥 6.1.3.1 冬前培肥 每666.7秧床施腐熟粪肥2000kg,磷肥(P 2O5)6kg,施肥后翻挖耙匀。 6.1.3.2 播前培肥 在播种前1天,每666.7用壮秧剂25kg撒施于床面,均匀耧和于5cm深的床土层内。 6.1.4 播种期 播期为3月中、下旬,秧龄2530天。 6.1.5 种子选择与处理 应选择通过审定的、适宜的、抗旱性强
5、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种子消毒应符合DB36/T272的规定。 6.1.6 播种工序 6.1.6.1 平整秧床 应将床土耕翻均匀、整平,做好畦,床表刮平。 6.1.6.2 浇水排盘 播种前浇水至床土水分饱和状态后,进行排盘,每667m2用秧盘数(561孔)4550盘。 6.1.6.3 均匀落谷 塑盘排放好后,用与塑盘同样大小木板平放盘上,压盘至孔底有泥条出现,秧盘孔穴内先撒干细土至孔深二分之一后落谷,可用包衣种直接播种,亦可播催芽至露白的稻种。 6.1.6.4 盖土 应使用干细土盖种,盖土后应基本不见种子,然后洒足水。 6.1.6.5 覆膜搭棚 盖土洒水后地膜平铺,出苗
6、后搭建棚架。 6.1.6.6 清沟排水 做到排水畅通,雨止沟干。 6.1.7 秧床管理 6.1.7.1 揭草 现青后在傍晚揭草,并喷洒少量清水。 6.1.7.2 浇水 生长期间一般不补水,只有当晴天中午秧苗出现卷叶,傍晚不展开时,才需补水。 6.1.7.3 施肥 看苗情每667追施0.5尿素和0.5kg氯化钾对水20kg喷洒。 6.1.7.4 移栽期 秧苗培育至3.54叶时,进入最适移栽期。 6.2 大田栽培技术 6.2.1 抛栽 大田耙平后灌浅水, 粘土地水层薄膜状抛栽(沙壤土趁浅混水抛栽), 逆风高抛。 先抛总秧盘量的80%,余20%结合留丰产沟匀苗补稀、补缺。每667抛栽2.02.5万蔸
7、。 6.2.2 化学除草 移栽后的57天,每667宜选用30%丁苄100g120g或35%苄喹20g30g等除草剂与分蘖肥拌匀后撒施,并保持浅水层45天。 6.2.3 肥料管理 6.2.3.1 施肥总量 DB36/T 4522005 3 中等肥力田每667施氮素(N)11kg14kg,N:P 2O5:K 2O为1:0.5:0.81.0,其中有机N力争达30%以上,有机肥全部基施。 6.2.3.2 基肥 有机肥于耕地前基施,每667施用1000kg1500kg;化肥作面肥于移栽前一天施入,每667施氮肥(N)4.25kg5kg、磷肥(P 2O5)5.5kg7kg。 6.2.3.3 分蘖肥 抛栽后
8、57天,结合化学除草每667追施氮肥(N)2kg3kg、钾肥(K 2O)6kg。 6.2.3.4 保花肥 晒田复水后看苗巧施保花肥,在剑叶露尖时每667追施氮肥(N)1kg1.5kg。 6.2.3.5 穗粒肥 在破口始穗至齐穗期,喷施叶面肥,每667用磷酸二氢钾130g 对水50kg,于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叶面喷施。 6.2.4 水分管理 6.2.4.1 灌溉方式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除移栽后返青阶段保持浅水层,水稻分蘖末期晒田外,其余时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但施肥时,水层深度应在10mm20mm。各生育时期精准水分控制指标见表1。 表 1 水分控制标准 生育时期 水分 控制 返青期 分蘖前期
9、 分蘖后期 拔节孕穗期 抽穗扬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水分控 制上限 30mm水层 20mm水层 20mm水层 20mm水层 20mm水层 水分控 制下限 5mm水层 土壤饱和含水量80% 晒田 土壤饱和含水量80% 土壤饱和含水量80% 土壤饱和含水量70%自然 落干 土壤含水量的目测方法见表2,灌水水质符合GB5084要求。 表 2 田面土壤含水量目测表 稻田田面状况 土壤含水量占饱和含水量(%)田面无明水层,脚窝有水 100 脚窝没水,田面表土欲出裂纹 80 田面表土开裂12mm 70 田面表土开裂45mm 60 6.2.4.2 移栽期 移栽时应泥浆沉实,薄水浅插,田面水层10mm30mm。
10、 6.2.4.3 返青期 田面水层530mm。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应薄水层不过寸,不淹苗心,田不晒泥。 6.2.4.4 分蘖期 6.2.4.4.1 分蘖前期 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面水层20mm,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量80%,若雨水过多,应适时排水。 6.2.4.4.2 分蘖后期 在有效分蘖终期,因地制宜进行晒田,田面太湿,重晒田, 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量60%。田面有裂纹,轻晒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土 壤饱和含水量70%。晒田结束后,要先灌一次跑马水,再灌水至田面水层20mm。 DB36/T 4522005 4 6.2.4.5 拔节孕穗期 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面水层20mm,土
11、壤水分控制下限在土壤饱和含水量80%。 6.2.4.6 抽穗扬花期 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面水层20mm,土壤水分控制 下限为饱和含水量80%,对低洼易积水的粘土田,应适时排水。 6.2.4.7 乳熟期 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面水层20mm,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饱和含水量70%。 6.2.4.8 黄熟期 自然落干。 6.2.5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按DB36/T 272与DB36/T 273执行。 7 晚稻节水生产技术 7.1 育秧 7.1.1 育秧方式 采用塑盘旱育秧或湿播旱育秧。 7.1.2 塑盘旱育秧 7.1.2.1 选址建床 应选择地势较高、耕作层深厚的旱地建立秧床。 床田比1: 303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T4522005 双季稻 节水 生产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