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第一编第2讲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第一编第2讲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第一编第2讲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讲 诗歌之“外现”8 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题材入手,收到“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我国古代诗歌大致分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等 8 种类型。为方便理解和记忆,我们根据这8 类诗歌某些方面的共性和相关性,将其合并成了四类:双“咏”诗(咏物言志诗和咏史
2、怀古诗)、异地诗(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怀人诗(送别怀人诗和爱情闺怨诗)、情境诗(山水田园诗和即事 景 抒怀诗)。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大致的分类,有些诗歌可以同时化为两类。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既是送别怀人诗的佳作,又是爱情闺怨诗的精品;边塞征战诗中有很多羁旅思乡的杰作,比如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很多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也可以并入即事(景)抒怀诗的范畴。学案(一) 双“咏”诗咏物言志诗和咏史怀古诗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
3、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 ,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抱。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王安石的梅花 、郑燮的竹石 、虞世南的蝉等均是“咏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由教材到高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教 材 诗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高 考 诗咏 山 泉(2011山东高考
4、)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2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由标题“咏柳” “咏山泉”可以推知,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之作。2 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表现了对柳的喜爱、赞赏之情。 咏山泉前六句描写了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寄托了诗人清雅的人格追求。3下列对咏山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B诗人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
5、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痛心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C颈联转写山泉满涧平池之能,通过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抒情蓄势。D尾联诗人由叙而议,点明诗旨,赞美了山泉的品格,也借此明志。解析:选 B “痛心”之情理解偏差,应为“遗憾” 。白话诗歌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虽没有人看见,但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由个性到共性1常见标题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
6、“题某物” “某物吟”等为题目。2常见意象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3常见情感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4常用技法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二、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
7、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由教材到高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教 材 诗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 考 诗春日秦国怀古(2011全国卷)周 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 傍远村。牛马放多春
8、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晚唐诗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由标题可以推知,这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之作。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等意象是作者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之景,祖国山河让他生出历史沧桑感,想到了古代帝王刘裕、英雄人物孙权。 春日秦国怀古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3下列对春日秦国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
9、一项是( )4A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B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C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景色旷远苍凉,令人神往。D看到这荒凉的景色,诗人劝谏统治者如果不能爱民施行仁政,大唐的结果会和大秦帝国一样。解析:选 C “令人神往”错误,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故 C 项不正确。白 话 诗 歌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
10、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露出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由个性到共性1常见标题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2常见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吴钩、 后庭花 。3常
11、见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4常用技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5由所学到所考设误角度解读 考场应对技法选择题常见设误角度(一)不明诗人意图情感理解有误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间接表达说成直接
12、表达,把“明显”说成“含蓄”等。如上面春日秦国怀古第 3 题 C 项就是从“情感”角度设题。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时,(1)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2)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3)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4)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悲苦” “喜悦” “直接抒发”“情感含蓄”等。学案(二) 异地诗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
13、、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崔颢的黄鹤楼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由教材到高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教 材 诗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高 考 诗晓行巴峡(2017北京高考)王 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6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注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 树杪:树梢。1由标题中的“次” “晓行”可以推知,这两首诗都是羁旅思乡之作。2 次北固山下
14、借“客路” “行舟” “乡书” “归雁”等意象,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以山水之趣,来宽解自己的离愁别绪。3下列对晓行巴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解析:选 C C 项, “万亩良田,
15、井然有序”理解有误。这里“井”是“村落”的意思。“万井” ,引申为千家万户。巴峡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难有“万亩良田”出现,而且诗人登高远眺, “万亩良田”缺少“出”的立体感;在同一视野中, “二水”与村落更有层次感。白话诗歌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之际我十分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在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水上人家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行人如在树梢上行走。登上高处万家村落出现,眺望远处二水流过十分澄明。人们都说着异乡的语言,黄莺却啼着故乡的声音。多亏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一下离乡愁情。由个性到共性1常见标题标题中多含有“客舍” “登高” “望月” “忆” “寄” “次” “
16、行” “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2常见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73常见情感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4常用技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
17、苦恨离情。因梦寄情,虚实结合。5语言特色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 ;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 旅夜书怀 ;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王维的使至塞上 、王之涣的凉州词等。代表诗人主要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由教材到高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教 材 诗使至
18、塞上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高 考 诗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2015全国卷)岑 参8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由标题中的“塞上” “临洮” “北庭”可以推知,这是边塞征战诗。2由作者岑参可以大致揣摩其题材,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 “雄奇瑰丽”是其诗歌的突出特点。3 使至塞上诗人借“蓬”
19、 “雁”等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出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 “春风不曾到”写其荒凉, “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 “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4下列对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B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开
20、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C诗人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D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就是指虽然为国效力,但也要敢于表达衷肠;路途虽遥远,也希望和亲人团聚。解析:选 D “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D 项对词句解说不准,进而内容理解有误。白话诗歌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由个性到共性1常见标题9标题往往有“行” “军”
21、 “征人” “塞” “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眼。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 折杨柳 关山月 阳关三叠 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3常见情感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4常用技法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
22、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5语言特色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由所学到所考设误角度解读 考场应对技法选择题常见设误角度(二)词句解说不准内容理解有误命题者故意把诗歌中一些关键词语及句子的含意错误解说,特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句解说中歪曲季节、时辰、地点等。如上面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第 4 题 D 项就是从“词句解说”角度设题。把词语、句子作为平常的文言词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活诗句所说景物或事物,由此确定词义、句意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要将选项涉及内容与具体诗句对应,关注景物描写的
23、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学案(三) 怀人诗爱情闺怨诗和送别怀人诗一、 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一点通,明月孤灯梦难圆爱情闺怨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中与世隔10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或独居闺中的孤独等情感。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 “闺怨诗”。由教材到高考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教 材 诗一 剪 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四 模块 专题 第一 诗歌 外现 题材 归纳 例析学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