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明学习目标1.掌握 1 种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把握 1 个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作用3理解 2 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4区分 4 对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建知识体系备核心素养1.科学精神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抹杀和否定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2政治认同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2、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联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方法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
3、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要求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澄 清 认 知 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2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
4、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3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
5、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地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巧学妙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一、判断题1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提示: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4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
6、的关系。4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提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二、选择题5在古希腊时期,由 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 ,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2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解析:选 C 数学危机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由此可
7、见,矛盾推动了事物发展,C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A、B、D 三项与题意无关。6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A BC D解析:选 A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强
8、调了矛盾的特殊性,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错误。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作为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排除。7(2019南昌二模)秦始皇陵内所有兵马俑的身子都非常相似,它们的脚几乎都是几块泥巴粗制滥造,但兵马俑的各异脸型却生动地展现了它们赫赫军威以及气吐山河的王霸之气。这说明,当时的匠人( )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把不同的兵马俑区别开来立足关键部分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制作方案5通过共性化的制作使兵马俑栩栩如生看到了兵马俑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 BC D解析:选 B 错误,在立足整体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制作方案,而非立足关键部分;错误,通过
9、个性化的制作使兵马俑栩栩如生;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本框题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结合古诗词、漫画、热点材料等考查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试题有一定难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例 1 (2017江苏高考)下列选项与漫画(作者:曹开翔)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解析 漫画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项蕴含哲理与之相同。A 项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 项强调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 项强调人的理想目标,均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不同。答案 D例 2
10、 (2014广东高考)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 “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 ,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解析 职校生源萎缩和职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受欢迎,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两者的对立统一又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A 项正确。C 项错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11、阻碍作用;材料没有涉及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排除 B 项;D 项错误,价值判断的差异不可能消除。6答案 A学通学透重点关注: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成为最近几年考查的重点。主要结合古诗词、漫画、热点材料等考查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理解;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涉及体现类、说明类、认识类、措施类等类型。既有知识的单独考查,又有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考查。理解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2)不能将对立和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
12、本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所以不能说矛盾的对立性与同一性可以相互转化。(3)“事物内部”一方面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另一方面,事物是无限可分的,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包含这两个具体事物的更大的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4)不能把哲学矛盾与生活矛盾混为一谈。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 3 (2
13、018全国卷)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A BC D解析 材料中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明确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明确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正确。错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错误,在事物
14、发展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答案 A例 4 (2017全国卷)2015 年 12 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7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A BC D解析 “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
15、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做到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答案 D学通学透重点关注:本考点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易错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16、3)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4)不能说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受普遍性的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综 合 集 训 冲 关1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没有当年中国人
17、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8活A BC D解析:选 C 均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都强调了同一性,入选。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均不符合题意。2作为全球最大的中美两大经济体,如果打贸易战的话,一定是两败俱伤。这说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的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解析:选 C 中美双方在经济上构成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好处,反映了双方的依存关系,不能把两者的关系绝对对立,C 项正确。A、B 两项不符合题意。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D 项
18、错误。3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 ,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解析:选 D 不同的数据各有其特点,保存的方法也不同,这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选 D 项。A 项是指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 项是指矛盾的普遍性,C 项是指主次矛盾的关系,均与题意不符。4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
19、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 “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矛盾的个性在复杂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A BC D解析:选 A “先试点”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后推广”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个性优于共性的说法错误,不选;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错误。9 热点材料2018 年 5 月 4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导,北京大学、北京市
20、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双一流”建设国际研讨会暨北京论坛(2018)在北京开幕。来自 44个国家和地区的 261 所高校代表,以“变与不变120 年来全球大学与世界文明”为题,携手共议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与世界文明发展的未来趋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中国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对大学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就是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特色办学、协调发展,坚持面向世界、融通中外,办出中
21、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更好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好服务于人类文明进步。信息获取体现了矛盾即对立统一;说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的哲学依据是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热点训练1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特色办学,坚持面向世界、融通中外,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因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双方无条件转化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A BC D 解析:选 C 特色办学,面向世界、融通中外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体现了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正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错误;斗争性寓于同一
22、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错误。2李开复在博客上撰写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中指出高校不能过度扩招和产业化,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 世纪需要的人才 ”。从辩证法角度看,李开复的上述讲话告诫我们(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重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力量解决关键问题10A BC D解析:选 B 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意;李开复的观点看到了高校过度扩招的弊端,就是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数量和社会需要是人才培育的两个方面,社会需要是
23、主要方面,正确;与材料无关。3(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高校在进行“双一流”建设中如何提高实效性。(2)请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解析:本题第(1)问知识范围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要求分析我国高校在进行“双一流”建设中如何提高实效性。可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要求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不确定,符合主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各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和承认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第九 唯物辩证法 实质 核心 讲义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