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六)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六)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六)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跟踪检测(六) 钠及其化合物1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2.3 g 钠与 97.7 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 4%B钠和 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了金属铜C向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与其在空气中点燃所得的产物一样解析:选 C w 100%4%,A 项错误;Na 先与 H2O反应生成 NaOH,并4 g100 g 0.1 g放出大量的热,NaOH 再与 CuSO4反应生成 Cu(OH)2蓝色沉淀,Cu(OH) 2不稳定,受热分解为CuO,B 项错误;2Na2H 2O=2NaOHH 2,2NaO
2、HCl 2=NaClNaClOH 2O,C 项正确;Na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 Na2O,Na 在空气中点燃生成 Na2O2,D 项错误。2(2019娄底模拟)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 2OCNa 2O2 DNa 2CO3解析:选 D Na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 Na2O,Na 2O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 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CO2生成 Na2CO3xH2O,Na 2CO3xH2O风化脱水生成 Na2CO3。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 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700 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3、。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以下“理解” ,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另一种化合物是 NaCl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该反应可能在空气中进行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解析:选 C CCl 4和金属钠反应:4NaCCl 4 C4NaCl,生成金刚石= = = = =高 温 (碳单质)和 NaCl,故 A正确;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可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 B正确;该反应如果在空气中进行,则 Na、金刚石在 700 的温度下会燃烧,故 C错误;4NaCCl 4 C4NaCl,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 = = = =
4、高 温 换反应,故 D正确。4(2019北京模拟)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 Na2O2与 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装置甲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B装置乙中盛放硅胶,目的是除去甲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C装置丙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D装置甲也可直接用于 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 SO2解析:选 C 装置甲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关闭 K1,后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故 A错误;甲装置为 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盐酸易挥发,
5、则乙装置中应为碱石灰可除去 HCl和水蒸气,故 B错误;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易发生爆炸,则加热试管前,应先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爆鸣声判断气体的纯度,故 C正确;Cu 与浓硫酸反应制取 SO2要加热,故 D错误。5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金属钠投入 FeCl2溶液中过量的 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少量 CaO投入过量的 NaHCO3溶液中Na 2O2投入到 CuSO4溶液中A BC D解析:选 C 钠先与 H2O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NaOH和 H2,然后再发生碱与盐的复分解反应,生成 Fe(OH)2沉淀和 NaCl,最后 Fe(OH)2再被空气中
6、的氧气氧化为 Fe(OH)3,正确;过量的 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既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沉淀生成,错误;少量 CaO投入过量的 NaHCO3溶液中,氧化钙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无气体生成,错误;Na 2O2投入到 CuSO4溶液中,Na 2O2先与水反应生在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正确。6(2019顺义区一模)为探究 Na2O2与 H2O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 2O=4NaOHO 2B实验中 MnO2作 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C综合实验和可
7、以说明 Na2O2与 H2O反应有 H2O2生成D综合实验和可以说明使酚酞褪色的是 O2解析:选 D Na 2O2和 H2O反应生成 NaOH和 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 2O=4NaOHO 2,故 A正确;2H 2O2 2H2OO 2,实验中= = = = =MnO2 MnO2作 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 B正确;Na 2O2和 H2O反应生成 H2O2和 NaOH,H 2O2分解生成 H2O和 O2,综合实验和可以说明 Na2O2与 H2O反应有 H2O2生成,故 C正确;Na2O2、H 2O2具有氧化性,可以使酚酞褪色,故 D错误。7一定量的 Na2O2与 CO2反应得到固
8、体物质 41.8 g,恰好与 1 L 1 molL1 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1.8 g 固体物质为 Na2CO3B41.8 g 固体物质为 0.1 mol Na2CO3和 0.4 mol Na2O2的混合物C一定量的 Na2O2为 78 gD41.8 g 固体物质为 31.2 g NaHCO3和 10.6 g Na2CO3的混合物解析:选 B 如果 41.8 g固体全为 Na2CO3,其物质的量为 0.39 mol,则其不可能恰好与 1 L 1 molL1 的稀盐酸完全反应,A 项错误;设 41.8 g固体物质中,含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 x mol,Na 2O2的物
9、质的量为 y mol,则有 106 gmol1 x mol78 gmol1 y mol41.8 g,2(x y)mol1 molL1 1 L1 mol,解得x0.1, y0.4,B 项正确;根据 Na原子守恒,可知 n(Na2O2) n(NaCl) n(HCl)0.5 12 12mol,即原 Na2O2的质量为 39 g,C 项错误;Na 2O2与 CO2反应不可能生成 NaHCO3,D 项错误。8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滴有酚酞的 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 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度大,
10、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 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 CO2、H 2O与 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 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 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解析:选 A 对 NaHCO3溶液微热,HCO 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故滴加酚酞3的 NaHCO3溶液微热后红色加深,故 A错误;钠与煤油不反应,且比煤油密度大,钠沉在底4部,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钠与 O2、H 2O反应,故 B正确;脱脂棉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应由 Na2O2与 CO2、H 2O反应提供热量,说明 CO2、H 2O与 Na2
11、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正确;钠与 O2反应生成 Na2O,Na 2O与 H2O反应生成 NaOH,NaOH 潮解,NaOH溶液吸收 CO2生成 Na2CO3晶体,Na 2CO3晶体风化得到 Na2CO3,故 D正确。9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固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B分别用干净的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D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解析:选 A 碳酸钠与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反应产生碳酸
12、氢钠和氯化钠,然后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体,而碳酸氢钠中加入酸马上放出气体,所以根据反应放出气体的快慢就可迅速得到判断,A 正确;纯碱和小苏打都是钠盐,焰色反应火焰都为黄色,所以无法区别二者,B 错误;二者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无法区别它们,C 错误;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也有固体残留物,所以无法区分二者,D 错误。102 mol过氧化钠与 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 2CO3 BNa 2O2、Na 2CO3CN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跟踪 检测 及其 化合物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