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选修3)(含解析).doc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选修3)(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选修3)(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本卷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90 分,时间 60 分钟。1(2019云南大理模拟)材料 德、奥、意三国于 1882 年 5 月 20 日完成了同盟谈判。1891 年 7 月,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召见法国前任驻俄大使拉布築时提出两国是否应该考虑在走向协商的道路上迈进一步,法国政府在回复中建议订立军事性协定,但吉尔斯只赞成订立政治性的协商协定,结果双方缔结了政治协定。8 月,俄沙皇说:“我们必须纠正过去的错误,要一有机会就摧毁德国,一旦德国垮了,奥国也就不敢动弹了。 ”1892 年 8月,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协定规定:如果德或意在德国支
2、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用它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法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为 130 万人,俄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70 万或 80 万人,这些军队应尽速全部参加战斗;协定有效期应与三国同盟相同。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三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同盟建立的原因及影响。(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俄同盟反映出的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7 分)答案 (1)原因:德国的崛起与扩张,严重威胁到法国和俄国的利益;德、奥、意三国同盟的形成。影响: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欧洲战争形势日趋紧张。(2)特
3、点:欧洲主要国家在冲突中存在分化与重新组合;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德、奥、意三国于 1882 年 5 月 20 日完成了同盟谈判。”结合所学可知,法俄同盟建立的原因是德国的崛起与扩张,严重威胁到法国和俄国的利益以及德奥、意三国同盟的形成。意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法俄同盟的建立,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欧洲战争形势日趋紧张。(2)特点:依据材料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和对峙及俄国对订立政治和军事协定态度的变化,结合一战前的国际格局所学可知,欧洲主要国家在冲突中存在分化与重新组合,结合国家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相关所学可知国家利益和国家力
4、量决定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2(2019安徽宣城期末)材料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 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 年至 1905 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在战争中,日本所耗战费达 15 亿日元,动用兵力近 110 万人。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这场战争虽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两国均已精疲力竭,无力再战。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结束了这场战争。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
5、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2(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发生的原因。(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6 分)答案 (1)特点:战争地点在中国境内;战争规模大;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战争。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列强扩张加剧;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矛盾逐步激化。(2)影响:日本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得到加强;俄国的远东势力受到极大地削弱;中国的主权利益受到极大伤害。解析 本题考查日俄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日俄战争的特点可以根
6、据材料中的“1904 年至 1905 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日俄战争” “在战争中,日本所耗战费达 15 亿日元,动用兵力近 110 万人。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日俄战争发生的原因可以联系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材料中的“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分析得出。(2)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7、。3(2019福建南平期末)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中立法案实施时间 内容19351936 年禁止美国及其属地向交战国或通过中立国转向交战国出售军械,军火或军用物质。19361937 年维护对交战国武器禁运,禁止向交战国提供一切货款或信贷、美洲各国如果遭到美洲以外国家攻击,不适用禁运军火的规定。19371939 年禁止向内战国运送军火,赋予总统对美洲以外交战国实行军用物质禁运的机动权。经总统指定可以出售某些物质,但不包括军火,必须支付现金、自行运输。摘编自尚错美国中立法案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军售演变的趋势及其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
8、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美国的中立法案。(8 分)答案 (1)趋势:从全面禁运到逐步放宽。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威胁;总统和国会的作用;国家利益;民众呼声。(2)前期对欧洲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势力气焰;不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后期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斗争。解析 (1)一问根据材料中“禁止美国及其属地向交战车军用物质”到“美洲各3国如不适用禁运军火规定”再到“经总统指定可以出售某些物质”可知美国禁运政策由严格到逐步放宽;二问,结合所学可从法西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美国国内政府机构作用与民众的要求进行分析。(2)结合所学可知,19351936 年中立法案禁止向交
9、战国出售武器有利于欧洲绥靖政策的发展,加速二战爆发。19371939 年中立法案对武器禁运有所放松,故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4(2019四川绵阳二诊)材料 1946 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以往的论著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720 世纪 战争与和平 综合 过关 规范 限时 检测 选修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