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作业训练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作业训练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作业训练新人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 曹刿论战左传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又何间焉(jin) 肉食者鄙(b)牺牲玉帛(b) 望其旗靡(m)小信未孚(f) 登 sh(轼)而望之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何以战 以: 凭、靠 (2)弗敢专也 专: 独自享有 (3)必以情 情: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4)忠之属也 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5)公将鼓之 鼓: 击鼓进军 (6)下视其辙 辙: 车轮碾出的痕迹 (7)既克,公问其故 既: 已经 故: 原因,缘故 (8)难测也 测: 推测,估计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体会其与今义的区别。(1)十年春,齐师伐我 军队 (2)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3)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 (4)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4.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A.何以战 B.必以情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解析】C 项“以”译为“把”,其他为“凭借”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报以实情。(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以实情诚心判断。(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3、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5)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6.根据要求填空。2(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夫大国 , 难测也 , 惧有伏焉 ” 。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吾)视其辙乱 , 望其旗靡 ” 。 7.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决定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取信于民。(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深谋远虑;指挥若定;谨慎果断;能详察敌情,把握战机。(3)本文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过程,而是紧紧围绕“论战”展开,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都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他不“鄙”的表现。尽职尽责,执政为民,取信于民。“公与之乘”表现他广开言
5、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公问其故”表现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基础运用8.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1)【故事链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 字左右)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以强凌弱,攻打鲁国。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随战于鲁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把握战机,最终打败了齐军。(2)【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下联: 敢说敢做有担当 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下联: 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0 论战 作业 训练 新人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