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3).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古诗文阅读八 琵琶行 并序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古义是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商人)妇。遂命酒(名词作动词,摆酒),使快(畅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泛指四方各地)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被这个人的话所感动,这夜才觉得有被贬官的滋味)。因为(古义是于是创作)长句,歌(名词作动词,作歌)以赠
2、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指代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悄悄)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掌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伤,哀愁),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副词,随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冷涩艰难)。冰泉冷涩
3、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溅射),铁骑突出(古义是突然冲击)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古义是冲着弦的中间部位)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古义是整理)衣裳起敛容(收敛面部表情)。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随随便便)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弟弟从军,鸨母死了,岁月匆匆,容颜衰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年纪大了)嫁
4、作商人妇。商人重(形容词作动词,重视)利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忽然,一下子)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退回(原处)坐下)促弦(把弦拧紧)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古义是
5、刚才,副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言2感斯人言(名词,话)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2.语今夜闻君琵琶语(名词,曲调)琵琶声停欲语迟(动词,说话,回答)3.命遂命酒(动词,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动词,命名)4.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动词,创作)初为霓裳后六幺(动词,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是乐府古诗的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 “歌”是曲的总称, “行”是“衍其事而歌之”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
6、的歌辞。B.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C.左迁是降低官职,即“降官”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官指被贬出京。答案 D解析 出官指京官外调。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B.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授、赏、封、转”等。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C.青衫有读书人的意思。古代的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如“青青子衿” 。青衫还有当官的
7、意思, “司马青衫”中的青衫就是江州司马的官服。D.江州是唐、宋行政区划之一;江州司马在诗中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答案 B解析 “转”不是授予官职,而是官职变化。九 寡人之于国也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古义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3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8、兵而走(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样)?”曰:“不可,直(通“只” ,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通“毋” ,不要)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音 ,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使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没有遗憾)。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名词作动词,种植)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名词作动词,穿)帛矣;鸡豚狗彘之畜(音 x,畜养),无(通“毋”
9、 ,不要)失其时,七十者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错过)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古义是这样却)不王(名词作动词,称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却不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救济),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斯(那么)天下之民至焉。 ”二、解释
10、下列多义词。1.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sh,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罟不入洿池(c,形容词,密)范增数目项王(shu,副词,屡次)不可胜数(sh,动词,点数,计算)2.胜谷不可胜食也(shng,副词,尽)驴不胜怒(shng,动词,禁得住,忍得住)日出江花红胜火(shng,动词,超过,胜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ng,形容词,优美的)3.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发百中(动词,射出,放出)野芳发而幽香(动词,花开)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动词,征发)东窗事发(动词,暴露)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动词,展开,打开)4.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4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则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5.以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请以战喻(介词,用)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B.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C.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D.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答
12、案 A解析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 ,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河” ,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河流称为“江” 。B.岁凶即灾年。岁,年成;凶,谷物收成不好。类似的叫法还有岁俭、岁荒、岁歉、岁侵等。C.“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答案 A解析 “河汉”指的是“银河” ,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 ,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称为“河” 。十 劝学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
13、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符合)绳(木工用于取直的墨线), (通“煣” ,使动用法,使弯曲)以为(以之为,把它做成)轮,其曲中规(圆规)。虽有(通“又”)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5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
14、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听到)者彰(清楚)。假舆马者,非利足(使脚走得快)也,而致千里;假(借助)舟楫者,非能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5、(雕刻)。蚓无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之利,筋骨之强,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名词作状语,向下)饮黄泉,用心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除了蛇洞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利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锋利,锐利)非利足也(使走得快)父利其然也(以为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锋利)2.绝而绝江河(动词,横渡)群响毕绝(动词,终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隔绝的)佛印绝类弥勒(副词,非常)以为妙绝(形容词,达到极点)3.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形容词,明达)而神明自得(名词,人的智慧)火尚足以明也(
16、名词作动词,照明)4.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锲而舍之(连词,表假设)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顺承)5.于6青,取之于蓝(介词,从)而青于蓝(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不译)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在这里)圣心备焉(助词,相当于“了”)且焉置土石(代词,表疑问,哪里)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表停顿)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
17、多指“君王之子” ,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 “君子”一词有了德性。B.古代以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唐代改“里长”为“里正” ,杜甫有“去时里正与裹头”的诗句。C.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两次为“跬” ,举足一次为“步” ,故半步称“跬步” 。D.刺史原为巡察官名, “刺” ,检核问事之意。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答案 C解析 举足一次为“跬” ,举足两次为“步”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B.有司:“司”即管理,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二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一学案 解析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