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八写作第一讲审准题意课件.pptx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八写作第一讲审准题意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八写作第一讲审准题意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讲 审准题意 读准材料,把握核心,第四部分 专题十八 写作,讲前引语 现在的作文审题越来越容易,但是,审题容易不代表不要审题。相反,随着任务驱动和隐性审题的增加,审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审准题意,更要切准题意。,I 精审真题,体悟审题真义,II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III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I 精审真题,体悟审题真义,1.(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2、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答案 第一段:浙江大地、浙江精神。 第二段:浙江文化、浙江故事、浙江传奇。 核心关键词:浙江精神。,什么是“浙江精神”?请画出揭示其内涵的关键性词语。,答案 务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知行合一;经世致用。,(2)细读要求 第三段提出了哪些任务性要求?它们隐含了哪些写作要求?,答案 任务性要求:“作为浙江学子”,规定了写作身份浙
3、江学子。 写作要求:“体验和思考”,隐含了文体要求:“体验”可写记叙性文章,“思考”可写议论性文章。,2.(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 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作家的话语中包含了哪几个关键词?其中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答案 关键词: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核心关键词:心灵之书。,如何理解“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个关键词的含义?,
4、答案 a.有字之书指书籍,包括电子书等。阅读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填补和丰富自己的人生。 b.无字之书指社会生活,读社会这本书,体验思考人生,从“活书”中直接获得人生经验与智慧。 上面两本书古已有之,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相似,已成为人生的经验常识。 c.心灵之书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即心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它与前面两本书构成外与内、实与虚的并列关系。,(2)细读要求 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 重点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一般性要求
5、:题目自拟。 重点性要求的关键在于“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a.应全面理解作家的看法。作家的看法包括“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不可只讨论一本书,应该先从理解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入题,再转到对一本书的讨论。 b.“评说”一词不只是暗示要写论述文,更在于你可以顺应作家的看法,也可以评议、否定作家的看法。,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答案 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3.(2016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
6、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材料中最关键的一段话是哪一段?请从中提取出关键词。(可以圈出)其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答案 第三段话(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
7、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关键词:虚拟现实、拥抱、远离、保持距离。 核心关键词:虚拟现实。,如何理解核心关键词的含义?,答案 虚拟,虽说有虚构之意,但在本材料中,它是从“虚拟现实”沿用过来的,是指高科技带来的模拟现实,与“虚拟现实”几乎同义。它与虚构、虚幻有一定的差异,也不可直接理解为“虚实关系”中的“虚”。,(2)细读要求 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 重点性要求: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一般性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有二:一是对材料提出的“问题”有所
8、思考,也就是说要在材料针对“问题”提出的三种态度中作出选择;二是明确要求,写论述类文章。,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答案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4.(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
9、字。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请分别提取出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再从两段文字中提取出共同的关键词。,答案 第一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一致。 第二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背离。 共同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文品)、作者人品(人品)。,如何理解“作品”“格调”“趣味”“人品”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答案 a.作品,重在理解其范围。可以指文学作品,还可以指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喜剧和影视作品),甚至扩大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 b.格调,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c.趣味,指情趣、旨趣、兴趣,这里应为审美趣味。 d.人品,意谓人的品德,是指个体
10、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2)细读要求 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 重点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一般性要求: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有二:一是“对此”发表看法,这个“此”应指上面两段文字,两种观点,也就是说不可只选其中一个材料谈,忽视另一个材料,不能只讨论材料的一方面,两方面的材料,不要偏废,在比较中突出观点、看法;二是暗示了写作文体论述文。,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答案
11、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浙江卷命题特点及其审题要求 从近几年的作文题来看,浙江卷作文题中总有一两个“关键词”(也称核心概念)。2015年是“人品”与“文品”,2016年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2017年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2018年是“浙江精神”“浙江文化”。这种“关键词”型材料作文似乎一直最具“浙江特色”。 “关键词”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材料始终围绕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展开,或阐释内容,或揭示内涵,或表明看法,或兼而有之。作文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既是命题人给考生圈定的写作范围,也是写作强有力的抓手。,特别提醒,这种命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12、审题的难度,但在写作过程中仍存在“跑偏”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忽视材料语境中的“关键词”,泛化理解,主观想象近义词之间的概念等,因此,审题的重点应放在审“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上,而立意的最佳办法是“改其一点,不及其余”,即“小切口,深挖掘”。,II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审题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极其重要,不可不慎。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工作: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 一、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二是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 (1)拎关键,括中心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材料也有
13、它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有拎出这些关键,才可以说是审准了题意。材料中的关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词。审题,不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例如:,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
14、得抄袭,不得套作。,分析 此题的关键句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重点在于对“缝隙”一词的理解。“留一条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条缝隙”?如何才能“留一条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一条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提到,装修如若要求“丰满”,反而会失败;留一条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例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分析 “微光”是
15、整篇材料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为何我们曾经将“微光”舍弃,而天才却将“微光”积聚为惊人的才华?这便是“凡人”与“天才”的不同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我们为什么会将“它”舍弃呢?就是因为“它”的两点特征:一是微小的,二是因为它是“自己”的。 文章可立意为“拾起心灵闪过的微光”,“微光”可象征我们需要拾起的曾经遗忘或忽视的事物,可由人及物,衍生至社会、文化等等。,对于那些无关键词句的材料,尤其是那些叙事性材料,概括中心是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概括中心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例如: 材料 2007年
16、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 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复习 专题 十八 写作 第一 讲审准 题意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