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
《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面对面“过”考点,构建物质网络,1. 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A:_ B:_ 2. 请写出图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CO,CO2,_ _ _ _ _ _ _,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CO2H2O=H2CO3,H2CO3=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合理即可),CO22NaOH=Na2CO3H2O,知识梳理,考点,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0年6考),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0年4考) 常见的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由于
2、构成它们的碳原子_不同,导致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差异很大,所以它们不属于同一种物质。(2009.5B) (1)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和用途,排列方式,硬,软,滑腻,化学,注意:C60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而是由分子构成的; 碳元素可形成多种碳单质。(2010.8A) (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性质及用途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_类似。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_能力,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石墨,吸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_,常用于水的净化、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冰箱除味等。2018.11(2)第二空 焦炭
3、多用于冶金工业。 炭黑常用于制造墨汁、油漆、颜料等。,强,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0年6考)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如古代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不褪色。(2016.4A) (2)可燃性2018.10B;2012.14(1);2009.5D,不活泼,注意:反应物的_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在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产生火焰,原因可能是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2011.14(4),浓度,(3)还原性(10年1考) 与氧化铜反应 a. 现象:_色固体逐渐变为_色; b. 化学方程式:_; 与
4、氧化铁反应(2009.5C) a. 现象:_色固体逐渐变为_色; b. 化学方程式:_; 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红,黑,黑,红,考点,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10年9考,2015年未考查),1. 物理性质的比较,能溶,无,无,无,无,干冰,略小,大,难溶,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10年5考) (1)化学性质 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_。 注意:点燃CO等可燃性气体前,为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应先_。 还原性 a与氧化铜反应 现象:_色固体逐渐变成_色,澄清石灰水_;2009.14(2) 化学方程式:_。2010.13(2),验纯,黑,红,变浑浊,b与氧化铁反
5、应 现象:_色固体逐渐变成_色,澄清石灰水_; 化学方程式:_。 毒性 CO极易与血液中的_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2013.14【猜想与假设】;2011.12(3)第一空 注意:a.CO有毒,故有CO参与或生成的实验,必须进行_;2016.2B;2009.14(3) b用煤等含碳燃料燃烧取暖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2011.12(3)第二空,红,黑,变浑浊,血红蛋白,尾气处理,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10年7考),(1)化学性质,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象:_层的蜡烛先熄灭,_层的蜡烛后熄灭; 结论:CO2_。 注意:在
6、进行如图操作时,若倾倒二氧化碳的速度过快,可能导致上层的蜡烛先接触大量二氧化碳,附近氧气浓度减少造成其先熄灭。2018.12(4),下,上,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用途 作气体燃料(可燃性);用于冶金工业(还原性)。,与水反应(2018.9D),现象:紫色石蕊溶液_; 结论: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CO3,_; 化学方程式:_。 注意: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是碳酸,而不是CO2。,变红,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与碱反应,a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石灰水_;2017.15(1);2016.14(1);2012.14(1);2009.14(2) 化学方程式:_;2018.15(2);
7、2013.14【得出结论】第二空 应用: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b与氢氧化钠反应 化学方程式:_;2014.15(2) 应用:实验室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变浑浊,CO2Ca(OH)2= CaCO3H2O,2NaOHCO2= Na2CO3H2O,(2)用途(2017.1D;2013.5A),4.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鉴别及除杂 (1)鉴别 依据:两种气体的性质不同。 鉴别的方法及现象,CO,CO2,CO,CO2,CO,CO2,CO,CO2,(2)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注意: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CO2气体中的CO属于杂质,其含量不会很多,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2019 年中 化学 复习 第一 部分 夯实 基础 教材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