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二章第4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学案(含解析).doc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二章第4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二章第4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学案(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考纲解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6.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7.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8.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9.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0.能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1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1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
2、应。1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第 4 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离子构成的。01 元素:具有 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02 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03 04 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06 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07 (4)同素异形体2二、物质的分类1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
3、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2分散系3(1)概念: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05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三种分散系比较4(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 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27 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聚沉a概念:使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b方法:加入 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28 c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
4、作 定向移动的现象,29 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渗析胶体粒子 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30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52化学反应的分类6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并指明错因。(1)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错因: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不变。(2)Na、NaCl、SiO 2、H 2SO4都称为分子式。()错因:Na、NaCl、SiO 2是化学式,它们不是由分子组成的,无分子式。(3)
5、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错因:_(4)232Th 转化成 233U 是化学变化。()错因:核的裂变和聚变不是化学变化。(5)Na2CO310H2O 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 的潮解属物理变化。()错因:_(6)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错因:_(7)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错因:_(8)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7错因:胶体呈电中性,胶粒带电。2教材改编题(据人教必修一 P42 T1)现有下列 4 组物质:ACaO、NO、CO 2、Al 2O3BH 2、Cl 2、N 2、CuCO 2、Fe、Cu、ZnDHCl、H 2
6、O、H 2SO4、HNO 3(1)填写下表空白。(2)若(1)表中的 4 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CO 2 Cu O 2 H 2O(2)2CuO 2CO 2H 2O=Cu2(OH)2CO3考点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一典例 1 (2018济南一中质检)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解析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是酸
7、性氧化物,它是金属氧化物,A 错误;同种化合价可以对应多种氧化物,如4 价的氮元素,对应的氧化物有 NO2和 N2O4两种氧化物,B 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区分溶液和胶体,云和雾均为胶体,故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C 正确;某些金属元素也能形成含氧酸和含氧酸盐,如 HAlO2和 NaAlO2、HMnO 4和 KMnO4等,D 错误。答案 C名师精讲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8常见混合物: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
8、水、氯水、王水等;合金。注意 由同位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为纯净物。如 H2、D 2、T 2;H 2O、D 2O。2把握物质分类的四个“标准”(1)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或分子)组成。(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是否与碱、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4)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正确理解“一定” “不一定” ,规避概念失分点(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 2O3为两性氧化物、Na 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
9、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 SiO2、Fe 2O3)。(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 3CO)2O。(5)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的溶液。(6)一个一元强酸分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一个 H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一个 H 的不一定是一元强酸(如 NaHSO4)。1(2018西安调研)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ANO、C 2H5OH、HNO 3、I 2BCaO、N 2、HCl、H
10、 2OCNH 3、H 2S、Si、CODCO 2、SiO 2、CH 3COOH、H 2SO4答案 A9解析 CaO 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 Si 和 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A 项,Na 2CO3属于盐,NaOH 属于碱,SO 2属于酸性氧化物;B 项,NO 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 项,Na 2O2不是碱性氧化物。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二典例 2 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古代文献的记载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精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B 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化学 一轮 复习 第二 物质 组成 分类 性质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