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检测试题(时间:40 分钟 满分:85 分)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梁启超的“自由”思想 1教育事业的近代化 2维新派注重营造舆论环境 3晚清时期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的民族救亡精神 5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6孙中山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 7孙中山民主革命目标 8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920 世纪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10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受政治运动冲击 11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 新时期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 世纪初,梁启超一方面吸收了启蒙运动中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群体自由基本前提的个体自由不存在了。影响他出现这一思想的主要因素是( )A.深受专制思想的影响 B.君主立宪的立场决定C.民族主义的历史使命 D.保皇思想仍根深蒂固解析:C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20 世纪初”,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一方面来自国内专制,所以梁启超吸收了“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危机是外部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严重程度超越了国内危机,所以梁启超又强调群体自由而相对忽视个体自由了,
3、所以 C 项正确。梁启超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反对君主专制,故 A 项错误;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个人自由,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保皇思想,故 D 项错误。【新知生成】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的内容。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表现。(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的内容。陶铸国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重铸民族精神的问题。国魂,实际上就是誓死以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内容。近代爱国者无不强调“公德”“合群”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具体讲就是,重国家的独立自由胜于个人的
4、独立与自由。(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反帝爱国内容。(5)全面赶超西方的内容。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独有的内容之一。2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1872 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该“课程计划”直接( )A.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解析:B 洋务运动之“中体西用”就是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肯定封建制度为本,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强”和“求富”,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封建统治,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
5、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可知,这种近代化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故 B 项正确;偏重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科技的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 C 项错误;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体系并不是使近代中国教育走向殖民化,故 D 项错误。3.(2018全国百校联盟联考)1895 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以“广联人才,创通风气”为宗旨的强学会后,不久又创刊了中外纪闻,讨论“西洋诸国以勃兴之本原”。这说明( )A.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主流B.清政府放开了言论自由C.维新派注重营造舆论环境D.维新派成为了改革主力解析:C 康有为等人作为资产阶级
6、维新派代表,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讨论“西洋诸国以勃兴之本原”,目的在于扩大维新宣传,为变法营造舆论环境,C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了康有为等人的举措,没有说其他阶层的举动,A 项错误;1896 年强学会遭到封禁,说明清政府并未放开言论自由,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维新派成为改革主力的问题,D 项错误。4.(2018北京东城区二模)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的曾纪泽认同“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他还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下列史实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A.禁烟运动与创办军事工业 B.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C.“体用之争”
7、与新文化运动 D.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解析:B 由材料“不专在机器之创兴”可知其主张对西方的学习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故 A 项错误;由材料“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可知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经济主张相一致,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思想而非文化思想,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思想而非革命思想,故 D 项错误。5.(2018四川成都二诊)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 1901 年至 1910 年间,
8、单行本就有 30 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 7 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 4 种,波兰亡国史 3 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解析:A 据材料“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其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A 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丰富史学知识,只是叙述亡国史占的比重大,B 项错误;“仅 1901 年至 1910 年间,单行本就有 30 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 7 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 4 种,波兰亡国史 3 种”主要是对外国侵略者的反抗,不能体现反清革命思想,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9、 D 项错误。36.(2018江苏镇江一模)“中国固有的精神其实并未被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为冲破“固有的精神”,先进中国人采取的对策是( )A.开展戊戌变法 B.发动辛亥革命C.掀起新文化运动 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C 戊戌变法是清末维新改良运动,与材料中“共和二字”“满人已经退席”不符,故A 项错误;材料中“满人已经退席”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故 B 项错误;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与材料中“满人已经退席”“为冲破固有的精神”相符,故 C 项正确;五四
10、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与材料中“共和”“为冲破固有的精神”不符,故 D 项错误。7.(2018四川宜宾三模)1924 年 8 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解析:A 据材料“1924 年”“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结合所学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
11、农工三大政策,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 A 项正确;据材料“1924 年 8 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 C 项错误;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 D 项错误。8.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解析:C 题干中“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
12、”说明其最终目标为建立宪政民主,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与“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不符,排除。9.“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解析: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而材料突出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材料不符,并且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大革命时期,此时尚未出现“红军”,故 A 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体现了毛泽东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4 单元 现代 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理论 成果 新中国 科教 文化 检测 试题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