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学案(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学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6 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一、魏晋时期的经济1农业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3商业:总体上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有所恢复,南方相对活跃。4江南经济的开发(1)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 ,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2)表现: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兴修了很多农田水利,农
2、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两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3)影响 :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二、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2)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2)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
3、钱相继问世。(2)“市”的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民居严格分开。2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按时开市和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成都等。(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专门管理。拓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联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
4、”的说法。辩 翻车和筒车都是灌溉工具,区别在于前者依靠人力和畜力,后者依靠水力。,联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 ,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 ,可到达波斯湾。注 唐高宗时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市舶使的职责主要是: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补 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特点明显: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
5、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拓 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这一时期,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上还是在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1)研制了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峪关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细作、积粪肥田,后来还传播到南方。(2)兴修了水利。曹魏修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3)开发了边疆地区。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都取得可喜成就。辩 坊市制
6、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唐代后期,开始打破市坊限制,也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在繁华城市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集市贸易都相当发达。3重难点一 魏晋至隋唐的农耕经济 一 文 物 证 史 莫 高 窟 第 445窟 曲 辕 犁 线 描 图历史映射莫高窟第 445 窟中的曲辕犁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和成熟。曲辕犁结构完备,轻巧简便,利于回旋,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二 家 国 情 怀 魏 晋 南 北 朝 经 济 发 展 的 启 示(1)经济的进退,都与一定的政治环境相关,国内相对安定,
7、经济就前进,反之则不然。(2)发展经济要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奏效。例如曹操把汉代边疆的屯田经验同曹魏统治区内人民流亡、 “土业无主,皆为公田”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实行屯田,取得成功。(3)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要靠逐步深入的改革来推动,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等。(4)发展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求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政策措施相配合外,就经济内部而言,也需要许多措施的配合。如农业的发展,就与水利的兴修、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密不可分。(5)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6)随着江南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注意经济发展要与
8、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读 图 明 史 经 济 重 心 南 移探究 阅读图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 趋势:总人口整体呈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黄河流域大幅减4少,长江流域大幅增加,最终超过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有所增加)。原因:经济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等);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系统认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
9、品经济发达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使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难点二 隋唐时期城市和商业的发
10、展 一 读 图 明 史 唐 朝 长 安 城 的 坊 市 布 局解读 唐朝长安城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系统认知1唐朝坊市制度5高度完善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控制。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渐趋松弛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城市结构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中唐以后,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肆和作坊,至晚唐更出现了夜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魏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大一统 发展 时期 经济学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