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doc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诸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诸暨中学 2017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题卷(平行班)1. 在足球比赛临近尾声时,有时会有少数运动员下肢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A. 水 B. 钙离子 C. 钠离子 D. 尿素【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信息“抽搐”可知,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钙离子。2. 下列各种糖不能在人体细胞内找到的是( )A. 糖元 B. 脱氧核糖 C. 葡萄糖 D. 蔗糖【答案】D【解析】糖元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单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故选 D3.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含有磷元素的是 ( )A. 油脂 B. 核糖体 C.
2、 RuBP D. DNA【答案】A【解析】油脂即是脂肪,只含 C、H、O 三种元素,不含 P 元素,A 正确;核糖体含 RNA,RNA 中含C、H、O、N、P,B 错误;RuBP 含 C、H、O、P,C 错误;DNA 中含 C、H、O、N、P,D 错误。4.下列四种材料的主要成分不是纤维素的是 ( )A. 木材 B. 棉 C. 蚕丝 D. 麻【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
3、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 2 -位是葡萄糖。【详解】木材、棉、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BD 不符合题意;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C 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及分布,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 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 )A. 核糖体和线粒体 B. 细胞膜和叶绿体C. 细胞膜和核糖体 D. 内质网和中心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
4、,故 C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6. 用试剂鉴定某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碘液淀粉黄色B. 双缩脲试剂多肽紫色C. 苏丹染液油脂红色D. 本尼迪特试剂蔗糖红黄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溶液的改良试剂,它与醛或醛(酮)糖反应也生成 Cu2O 砖红色
5、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色,A 错误;- 3 -B、蛋白质、多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 正确;C、苏丹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而苏丹染液能将脂肪染成红色,C 错误;D、本尼迪特试剂和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D 错误故选:B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7.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单位膜包被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B. 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分拣和转运C. 肝脏细胞的光
6、面内质网上含氧化酒精的酶D. 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的,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2、分泌蛋白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然后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如果用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氨基酸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标记物会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细胞膜。【详解】溶酶体由单位膜包被构成的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被称为“酶仓库” ,A 正确;高尔基体由单位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功能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分拣和转运,B 正确;
7、与肝脏解酒精的功能相适应,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有氧化酒精的酶,C 正确;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内质网来实现,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和所有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均属于生物膜系统B. 分泌消化酶的细胞中高尔基体一般比较发达C. 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成熟红细胞- 4 -D.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执行功能时,对细胞自身结构无分解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的,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
8、目越多。2、分泌蛋白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然后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4、溶酶体由单位膜包被构成的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被称为“酶仓库” ,可以水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详解】核糖体和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A 错误;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分泌消化酶的细胞中高尔基体一般比较发达,B 正确;鸡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即含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制备纯净细胞膜时,不能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成熟红细胞,C 错误;正常生理
9、状态下,溶酶体能够分解自身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 错误;故选 B。9.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各种蛋白质的基本连接键都是肽键 B.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C. 各种蛋白质的结构单位都是氨基酸 D.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参与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具有许多重要功能。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蛋白质的基本
10、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A 正确;蛋白质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直接原因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B 错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 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 5 -白主要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 关于质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质膜中的两层磷脂分子层完全相同B. 质膜中的膜蛋白比磷
11、脂更易移动C. 质膜中的有些膜蛋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D. 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膜蛋白有关,而与脂双层无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质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但两层磷脂分子并不完全相同,A 错;质膜中的膜蛋白多种多样,并不是都比磷脂更易移动,B 错;质膜中的膜蛋白功能多样,有的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如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就在线粒体内膜上,C 正确;质膜的选择透性既与膜蛋白有关,也与脂双层有关,D 错。考点:本题考查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11.假如蛋白酶 1 作用于苯丙氨酸(C 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 2 作用于赖氨酸(C 6H14N2O2)两侧的肽键
12、。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 1 和酶 2 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多肽中含 2 个赖氨酸B. 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 17、31、49 位C. 短肽 D、E 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 原子数减少 2 个D. 适宜条件下酶 1 和酶 2 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 5 条短肽【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蛋白酶 1 作用于苯丙氨酸(C 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 A、B、C,说明酶 1 作用位点是 16-17、30-31、48-49,则位点 16、30、48 为苯丙氨- 6 -酸;蛋白酶 2 作用于赖氨酸(C 6H14N2O2)两侧的肽
13、键后,形成的短肽 D、E 中,少了位点 23,说明位点 23 为赖氨酸。【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此多肽种只有一个赖氨酸,A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苯丙氨酸位于 16、30、48 位,B 错误;已知赖氨酸的分子式为 C6H14N2O2,而短肽 D、E 与四十九肽相比减少两个肽建和 1 个赖氨酸,即水解消耗了两个水并减少了一个赖氨酸,则氧原子数目不变、N 原子数减少 2 个,C 正确;适宜条件下酶 1 和酶 2 同时作用与此多肽,可得到短肽 1-16、17-22、24-30、31-484 个短肽和 23 位、49 位两个氨基酸,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图,抓住题目中两种酶的作
14、用位点,获悉四十九肽中,位点 16、30 和 48 是苯丙氨酸;四十九肽中,位点 23 是赖氨酸。12.下列关于核被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核被膜B. 核被膜是一种选择透性膜C. 核被膜是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D. 核被膜上有核孔,所有的物质都只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核被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被膜上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对通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详解】原核细胞没有核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 错误;核被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
15、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B 正确;核被膜是由两层单位膜构成的,C 错误;核被膜上有核孔,部分生物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如信使 RNA 和蛋白质,但是 DNA 不能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核被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13. 关于溶酶体和液泡这两种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者膜上的磷脂分子数量不同B. 二者内部都含蛋白质C.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的液泡D. 没有液泡的细胞就没有溶酶体- 7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二者生物膜面积不同,而生物膜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故 A 正确。溶酶
16、体含有大量水解酶,为蛋白质,液泡的细胞液含有蛋白质,故 B 正确。溶酶体能够分解衰老细胞器,故 C 正确。一般细胞都含溶酶体,而液泡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故 D 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4. 下列生化反应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 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B. 各种消化酶的合成C. 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葡萄糖进行需氧呼吸D. 二氧化碳的固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各种消化酶的合成在核糖体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故有氧呼吸在细
17、胞质基质中进行。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属于了解层次,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15.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A.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B. 氧气被还原生成水C.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D. ADP 磷酸化生成 ATP【答案】C【解析】【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线粒体含有少量的 DNA 和 RNA,内含有少量核糖体,是能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详解】线粒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内可以进行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部分肽链,A 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性氢反应形成水,发
18、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C 正确;发生在线粒体内的有氧- 8 -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都有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的过程,D 错误;故选 C。【点睛】对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场所,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6.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B. ATP 的 3 个磷酸基团通过 2 个高能磷酸键相连接C. ATP 分子由 1 个腺嘌呤和 3 个磷酸基团组成D. 光合作用产物中化学能全部来自 ATP【答案】B【解析】【分析】A
19、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T 代表三个,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出能量。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其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可以转化成化学能、光能或电能。【详解】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 错误;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故 ATP 的 3 个磷酸基团通过 2 个高能磷酸键相连接,B 正确;ATP 分子由 1 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 3 个磷酸基团组成,C 错误;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除了来自 ATP,还来自H,D
20、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 ATP 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识记产生 ATP 的场所;明确原核细胞中不含线粒体;并识记 ATP 的组成,进而对选项进行判断。17. 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第一阶段进行糖酵解B. 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C. 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D. 乳酸被运至肾脏再生成葡萄糖【答案】D【解析】糖酵解是指 1 个葡萄糖分子转变为 2 个丙酮酸分子的过程,故 A 对;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故 B 对;无氧呼吸全部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故 C 对;乳酸被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 9 -糖,故 D 错误。【考点定位】乳酸
21、发酵18.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 小分子物质只能以被动转运或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出质膜C. 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都会发生形变D. 胞吞、胞吐运输的物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答案】B【解析】【分析】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进出细胞的方式:(大分子物质)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
22、然后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内或外,这就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详解】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 正确;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以被动转运或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出质膜,少部分以其他方式进出细胞,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而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B 错误;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过程中,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则都会出现饱和现象,载体蛋白也发生形变,协助物质运输,C 正确;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 10 -物质很多,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D 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
23、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分别从运输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等方面进行区分识记。19.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 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B.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C.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D. 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吸水导致气孔开放,A 错误。蔗糖分子较大,不能进入保卫细胞,B 错误。
24、先在清水中观察,所以不会出现质壁分离,也就不会有复原过程。C 错误。蔗糖溶液浓度比保卫细胞大,保卫细胞会失水,与清水中图相比可知失水导致气孔关闭,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并进行判断、推理和结论的能力。20.下面为物质出入细胞的 3 种方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1 -A. 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图所示B. 图所示运输方式为被动转运C. 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图所示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所示【答案】B【解析】【分析】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自由扩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诸暨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生物 下学 期期 试题 平行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