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驻市一高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 60分)选择题(共 30题,每道 2分,共 60分)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致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候,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 郡县制的出现B.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C. 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D.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的出现与“田氏代齐”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A项;大一统局面出现于秦灭六国以后,故排除 B项;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是在“平王东迁”以后
2、,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C项;田氏先是自立为国君,然后得到周王册命,他们并不是姜氏的宗族,也不是由周王分封的,所以说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 D项。【点睛】田氏代齐是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夫专政夺权运动高潮的表现,他们的成果最终为周天子认可,这表明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荡然无存,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形成。2.习近平强调,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通判B. 御史大夫- 2 -C. 太尉D. 监察御史【答案】B【解析】御史大夫可以监察百官,是早在秦朝就出现的,选 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通判是北宋才出
3、现的,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尉管理军事,不能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监察御史是隋朝时才开始有,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3.“(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分封制,分封
4、制下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 A项表述正确,故排除;西周政治中的贵族色彩指的是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以 B项表述正确,故排除;西周时期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所以 C项表述不正确,故选 C;根据“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中西周的创制指的应该是分封制,所以 D项表述正确,故排除。4.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B.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C. “立嫡以长不以贤”- 3 -D.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答案
5、】D【解析】试题分析:科举制开创于隋唐,打破了按照血缘和门第选拔官员的局面,通过客观的考试内容进行选拔,是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进步。A 选项反映的是世袭制,B 选项反映的是察举制,C 选项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 选项表现的是科举制的相关特征,所以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详解】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文化专制政策,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6、A项;根据“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可知秦始皇是为了解决地方割据攻战,所以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B项;攻打匈奴和修筑长城都是秦始皇稳定北方边境的措施,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CD项。【点睛】 “又复立国”指的是重新进行分封,而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秦始皇为避免出现地方割据,因此废除了分封,实行郡县制。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7、 4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军机处处理事情的基本流程: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由此可得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以本题选 A。7.古代雅典 10所陪审法庭,平均每所 500名陪审员,以抽签方法选出(另有 100名候补) 。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后,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这一制度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 杜绝陪审员徇私枉法的可能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题意反映了古代雅典的陪审员制
8、度,陪审员制度体现了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故选A项;杜绝陪审员徇私枉法的可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项;陪审员制度不一定能够保证案件判决的公正性,故排除 C项;古代雅典的陪审员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司法借鉴,但并不是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故排除 D项。8.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日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 使公民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 B. 呈现出高涨的群体意识C. 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D. 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答案】C- 5 -【解析】公民不可能拥
9、有平等的实际权利,实际权利会随地位、财富、工作的变化而变化,实际权利不可能完全平等,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群体意识,故 B项错误;“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 ,一般有闲暇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人是有钱有势的贵族,而平民必须终日为生计奔波,故 C项正确;古希腊的民主标榜全体公民的民主,但却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故 D项错误。点睛:威廉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是具有一定客观性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直接指出。他对好公民的定义是那些闲暇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可见雅典民主政治是贵族的民主,贵族政治很明显。9. 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 190枚
10、,根据字迹确定为14人刻写。可见“陶片放逐法” ( )A. 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B.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C. 是打击民主政敌的手段 D. 臣民已上升为社会公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陶片 190枚” 、 “定为 14人刻写”等信息可知,陶片放逐法有明显的缺点,即可以被少数人控制,故 B项正确,A 项错误;C 项是陶片放逐法的优势,排除;D 项错误,错误在“臣民” ,当时雅典已确立民主政治。10.“(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 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B.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
11、等的现象C.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 6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古希腊的政治平等受到了商业平等的影响,但不是建立在商业平等的基础之上,A 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自由平等的交换原则对希腊社会政治的反映,而不是反映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B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古希腊的海外贸易活动,排除 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流通中的平等,促进了现实中的平等,体现出了商业上平等观念,影响到了当时的政治理念,D 正确。1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
12、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 ”作者意在说明( )A. “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 法律的目的就是保护弱者C. 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 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恶法非法并不是古罗马法的立法原则,故 A项错误;材料与法律的目的无关,更与保护弱者无关,故 B项错误;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的兴衰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故 C项错误;此题重点在讲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 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2.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 (罗马)立
13、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 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 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C.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 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答案】A【解析】罗马不断的扩张,统治范围不断的扩大,罗马法也就会不断充实,这就造成了众多的法律出现,所以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反映万民法颁布,因为是有很多的法律颁布,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仅仅是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才不断制定,选项 C不符合- 7 -题意,排除;罗马帝国建立之前也是依法治国的,并非罗马帝国建立才开始
14、依法治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13.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 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D. 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故 B项正确;ACD 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罗马法罗马法影响14.
15、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B. 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答案】D【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材料详细描述了,物品交易的过程及其条件,对物品交易的规定极为详细,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形式和程序,所以选 D。考点:古代希
16、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特点15.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正说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C. 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D. 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故 A错误。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不是亚非两洲,故 B错
17、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没有突出对后世的影响,故 C排除。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故 D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影响16.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 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D【解析】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专制统治,但并无意发动激进的变革,如改朝换代或建立共和- 9 -国。而从法理上,在否定了詹姆斯二世晚年所生的儿子
18、的继承权(因为信仰天主教)之后,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玛丽就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因此拥戴二人为王有助于加强所建立的君主制政权的合法性。故选 D。其它选项决不是目的。【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光荣革命。17.对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卡梅伦表述正确的是卡梅伦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所以
19、的说法不正确;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卡梅伦可以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不一定必须下台,所以说法不正确,说法正确;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象征,伊丽莎白二世无权否决议会议案,所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排除 A、C、D 项,故选 B项。【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 10 -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
20、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18.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其背景是A.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B. 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C.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利D.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利,因此出现了英国议会改革。19.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年宪法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A. B. C. D. 【
2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年宪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故正确;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年宪法为本国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故正确;两者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共和制,都属于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故正确;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只属于英- 11 -国,美国是三权分立,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 A项排除。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组合错误,故 C项排除。组合错误,故 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权利法案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
22、7 年宪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属于高考的热点之一,学生需全面掌握。 1787 宪法是美国 1787年制定并于 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 27条修正案,迄今继续生效。1787 年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利,又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20.2014年 11月 24日,美国密苏里州地方陪审团作出对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免于起诉的决定后,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枪杀非洲裔男子的白人警察未被起
23、诉。从历史角度看,这起事件和美国 1787年宪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与该起事件相关的表示,正确的是A. 1987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B. 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C. 1787年宪法充分地保障了人民的权利D. 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治理理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美国密苏里州地方陪审团作出对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免于起诉的决定后”中可以看出,1787 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所以答案选 A。B 材料中没有体现;C 中充分把错误;D 民主治国错误
24、。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 1787年宪法美国 1787年宪法的弊端【名师点睛】美国 1787年宪法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1)中央和地方: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大州和小州:参议院议员按州分配,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分配。(3)南方和北方: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折算。- 12 -21.美国 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国会参众两院之间总统与内阁之间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驻马店市 第一 高级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