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重复与变化教案鄂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重复与变化教案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重复与变化教案鄂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5 重复与变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悠然自得:悠闲的样子。疏疏落落:稀疏零落的样子。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去筹划管理。荒谬绝伦: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尽如人意:完全合乎人的心意。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梁思成(19011972) ,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 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梁思成,1901 年 4 月 20 日出生于日
2、本东京,那是他父亲梁启 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广东省新会县。11 岁由日本回到北京,14 岁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这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1924 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7 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硕士学位。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入研究生院,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 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1928 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 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梁思成举家迁到北平,他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
3、这是专门从事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他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出席会议,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于 1938 年 1 月到达昆明,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极为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当时美国有好几处学校和机构 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 ”1946 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因他在中国古 代建筑的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46 年
4、,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7 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1948 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9 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 年,病逝于北京。22、相关知识:梁思成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首先应用近代科学的勘察、测量、制图技术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发表了蓟县独乐寺观音山门考 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土殿 平郊建筑杂录 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 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调查研究专文十多篇。他对中国建筑古籍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根据实物调查和对工匠实际经验的了
5、解,1934 年写成清式营造则例等著作。19311945 年,梁思成和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对 15 个省 2000 多项古建筑 和文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他根据这些资料,1943 年写成中国建筑史一书,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从 50 年代起,梁思成热情宣传祖国建筑遗产,撰写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我们伟大的建筑传统 与遗产 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他十分重视吸取古建筑的精华以创造具有民族特征的新建筑,写有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建筑创作的几个重要问题进一步探讨建筑中美学问题等文。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的设计的领导人之一。1963 年为纪念唐代高僧鉴
6、真东渡日本 1200 周年,他作了扬州鉴真纪念堂方案设计。在此期间,他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著有营造法式注释等专著。本文写于 1962 年 5 月,最初发表于人民日报 ,后收入拙匠随笔一书。【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这是一篇谈艺术创作规律的文章。作者选取一系列典型事例,具体说明了在艺术创作,主要是建筑艺术中,重复与变化这一重要的艺术规律。二、文章脉络全文共 16 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 ,提出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问题,并指出在时间的持续,空间转换的持续和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三种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都非常重要。第二部分(27) ,谈音乐艺 术、舞蹈艺术和绘画艺术中重复与变
7、化的问题。第三部分(815) ,谈建筑艺术的重复与变化。第四部分(16) ,联系我国解放后 12 年的城市建筑实际,指出:在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问题上,还有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且批评了城市建筑中只有重复没有变化和只有变化没有重复这两种错误倾向。3三、写作方法1举例典型丰富,论说有力文章虽然是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问题,但落脚点还是在建筑艺术,因此,文章所举的建筑艺术方面的例子十分典型,而且介绍详尽。人民大会堂的柱子和门、窗、檐、额,故宫的”前三殿”和“后二殿”等,颐和园的长廊和花窗,这些建筑都是经典之作,以它们为例,极有说 服力。此外,文章还举了不少其他艺术门类的例子。有音乐艺术的举例,
8、如舒伯特的著名五重奏鳟鱼 ;有舞蹈艺术的举例;还有绘画艺术方面的举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放牧图 ,这些都是古代名画佳作。综观这些例子,有建筑艺术和非建筑艺术,有古有今,有中有外,而且凡是提到作品名称的,都是名家名作,这样典型而丰富的举例,使文章很有说服力;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复与变化的规律这一中心观点,论说得十分清楚,令人信服。2巧用比喻,形象生动文章所淡的道理是个哲学层面的问题,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实际就是艺术创作的辩证法,既有深刻的道理,又有美学内涵。但文章的表达不仅不枯燥,反而很生动很形象,这与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运用了很多方法有关。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巧用比喻。例如。文
9、章在举李公麟的放牧图为例,说明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时,有这样一段话:“整副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 变奏的乐章 ,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 。 ”像“乐章” 、 “主题” 、 “变奏” 、 “伴奏”这些术语,本来都是用于音乐的,这里用来描写绘画,是将绘画比喻为音乐,刁;仅使了解音乐的人能更好地理解绘画统一性和变化性协调和谐的特点,而日-能使渎者通过想象,实现听觉与视觉的巧妙沟通,以形成更丰富的美感。同时也增加了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此外,在介绍故宫和颐和园的长廊时,都有把建筑比喻为乐曲的“主题” 、 “变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5 重复 变化 教案 鄂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