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生物的进化小题狂练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1.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段考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形成答案:B解析: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当生殖隔离出现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A 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 错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C 正确;新
2、物种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但也有的生物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 正确。22019辽宁大连三中月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B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的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种间竞争三个方面,A 错误;在斗争的过程中,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不适
3、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变异的有利与否是对个体生存来说的,而不是根据它是否具备对人有利的变异性状决定其生存与淘汰的,B 错误,D 正确;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而不是人类,C 错误。32019湖北联考协作体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C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4、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 错误;2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 基因的频率等于 a 基因的频率,C 错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女性需色盲基因纯合才患病,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相同,D 错误。42019江西九江月考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 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Y 逐渐增大,R 逐渐增大BY 逐渐减小,R 逐渐减小CY 基本不变,R 基本不变DY 基本不变,R 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
5、抗病的两纯种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 YYRR 和 yyrr,杂交得F1(YyRr)。F 1自交三代,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后代中抗病个体增加,不抗病个体逐渐被淘汰,即 R 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而非糯性与糯性性状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后代中 Y 的基因频率基本不变。52019江苏高邮中学段考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通过对个体生存的选择作用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 正
6、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 错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虽然能杂交形成三倍体西瓜,但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 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进化,并不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 错误。62019玉溪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
7、产生答案:C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A 错3误;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B 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发生显著差异,有可能慢慢形成生殖隔离,C 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而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D 错误。7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在麦维尔角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壁虎(甲),其尾巴像叶片一样宽大、体色较斑驳、双眼非常巨大,还有一种较为普通的壁虎(乙),两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麦维尔角地区所有壁虎一定能构成
8、一个生物种群B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C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D两壁虎形态的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不定向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若麦维尔角地区的壁虎(甲)和普通的壁虎(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两者不是同一物种,也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A 错误;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并且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B 错误;这两种壁虎的形态不同,它们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C 正确;两壁虎形态的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定向进化的结果,D 错误。82019四川绵阳模拟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
9、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 1 与新物种 2 基因库不同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 X、Y 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 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由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的模式,其中X 是突变和基因重组,Y 是自然选择,Z 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发生了质的改变,使两个种群之间不再进行基因交流,即形成两个物种。新物种
10、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A 正确;题图是由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的模式,B 正确;图中 Z 是生殖隔离,C 错误;新物种形成,一定发4生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正确。92019江苏泰州月考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
11、围,A 错误;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即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错误;表示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正确;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错误。102019湖北十堰模拟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答案:A解析: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相关的
12、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A 正确;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它们在人工选择下,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D 错误;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 错误。112019河北承德联考调查发现,与外界隔离的某岛屿上,居民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
13、占的比例为 b5B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2a1 aC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占 bcD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 1 c 22答案:C解析: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个体中红绿色盲个体所占比例即为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 b,A 正确;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则正常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为 1 a,AA 的基因型频率为(1 a)2,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a(1 a),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Aa 所占的比例为 ,B 正确;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a 1 a
14、1 a 2 2a 1 a 2a1 a女性个体中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占 c22 c(1 c)2 c c2,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占 b2(2c c2),C 错误;理论上男女比例相等,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 ,D 正确。 1 c 22122019山东济宁模拟假设果蝇种群甲中只有 Aa、aa 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果蝇种群乙中只有 AA、Aa 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混合前种群甲、乙中 A 的基因频率相同B混合前种群甲、乙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不同C若混合后果蝇个体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 A 基因频率为
15、50%D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 Aa 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 A 基因频率为 50%答案:D解析:1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据此可知,混合前12种群甲、乙中 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错误;混合前种群甲、乙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相1434同,均为 ,B 错误;由于两种群中果蝇的具体数量未知,由题意无法求出两果蝇种群混合12后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也就无法求出混合后随机交配所得子一代的 A 基因频率,C 错误;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 Aa 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Aa :aa1 :2 :1,A 的基因频率为 50%,D 正确
16、。14 12 12132019吉林模拟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 20 000 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 20 000 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6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 基因频率降低了 50%B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 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 50%DV 基因频率增加了 50%答案:D解析:某果蝇种群有 20 000 只果蝇,向该种群中再引入 20 000 只纯合长翅果蝇,基因库扩大一倍,v 基因数量不变,则 v 基因频率降低了 50%,A 正确;残翅果蝇比
17、例降低了50%,B 正确;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 50%,C 正确;由于增加的全为 V 基因,V 基因频率增加值大于 50%,D 错误。142019广东佛山质检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 B的基因频率为 80%,X b的基因频率为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体男性中的 Xb的基因频率高于 20%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这一人群中,X bXb、X bY 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2%、10%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答案:C解析: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叫作基因
18、频率,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 Xb的基因频率等于 20%,A 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仍然可以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 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 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 Xb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 20%20%4%,但雌雄性比例为 1 :1,则 XbXb的频率为 4% 2%,由于雄果蝇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则雄果蝇的 X 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12为 20%,但雌雄性比例为 1 :1,则 XbY 的频率为 20% 10%,C 正确;采取遗传咨询、12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
19、来越高,D 错误。152019山东济南月考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 A 或 a 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7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答案:D解析: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 错误;分析曲线可知,甲曲线基因频率随环境变化而
20、变化的速度快,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隐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B 错误;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C 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D 正确。162019安徽蒙城五校联考在 19 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 20 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黑色桦尺蠖和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所以该地区桦尺蠖未进化BS 基因频率的增加是由于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引起的C桦尺蠖的进
21、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桦尺蠖由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到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说明环境对桦尺蠖进行了选择,使桦尺蠖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地区桦尺蠖发生了进化,A 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S 基因频率的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正确;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没有出现生殖隔离,为同一物种,二者共存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D 错误。172019甘肃临夏模拟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 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关说法正确的
22、是( )AX 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Y 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CZ 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D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答案:B8解析:X 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 错误;Y 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B 正确;Z 表示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产生,C 错误;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属于不同的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D 错误。182019河北五校联盟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 ,说明并不是
23、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C基因型为 Dd 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 Abart 松鼠,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答案:D解析:不同物种间可能进行杂交,但后代不育,A 错误;黑色和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 错误;基因型为 Dd 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变,没有发生进化,C 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 Abart 松鼠,由于地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全程 训练 计划 16 进化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