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第4单元第9讲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案.doc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第4单元第9讲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第4单元第9讲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9讲 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考点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表现洋纱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织”与“耕”分离。中国的农副土特产日益商品化。一批传统的手工业走向没落,如家庭棉纺织业等。(4)影响瓦解着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
2、业的兴起。图解历史 自然经济的解体2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活动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结果: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2企业性质:采用官办,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部分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经营方式,但存在封建衙门式管理、生
3、产消耗高、洋人垄断生产技术大权等弊端。(5)影响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思维升华 认识洋务运动的特点1 目的上: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外患,维护封建统治。2 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 结局上: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原因客观条件: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刺激因素:外商企业的丰厚利润。诱导因素:洋务派引进的西方先进生产技术。(2)代表:上
4、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3)特点:采用机器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很少。(4)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易误辨析“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二、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1)原因外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内因:晚清政府的推动。(2)表现服饰:鸦片战争后, “洋布” “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服饰
5、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3饮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咖啡店等。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住宅:中国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特别提醒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1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2 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 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 变化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特色。2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1)交通鸦片战争后,列强设立轮船公司。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6、19 世纪 70年代,外国人修建淞沪铁路。19 世纪 80年代,清政府修建唐胥铁路。(2)通讯19 世纪 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1877 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 世纪 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3)大众传媒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19 世纪 70年代起,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出现。选修融会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选修 4)1主要活动与贡献(1)中西结合,建造滦河铁路大桥。(2)修筑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自行设计和修筑“人”字形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奇迹。(3)督办川粤汉铁路。(4)监管中东铁路。2历史评价中国首位杰出的
7、爱国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 “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理解史料研习归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史料一 183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图(年平均数)4单位:镑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史料二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由第一时间段“882 495镑”到第二时间段“2 090 406镑” ,说明英国输华商品呈增
8、长趋势。但从第二时间段到第三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在华销售受阻。(2)史料二中“1840 年后” “申江(上海)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 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关。(2)阅读史料二中的诗,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提示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史论归纳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角度 变动 实质
9、评价生产模式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1)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2)伴随着中国半殖5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近代交通事业的曲折发展史料一 1879 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
10、震动寝陵(清朝皇陵)” ,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 。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 。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史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之一至 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 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 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 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只占 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
11、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发展铁路交通的原因和艰难历程。洋务派发展铁路交通是为了解决军用工业能源运输问题,而传统观念和封建顽固势力阻碍近代铁路的兴建。(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修筑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铁路长度;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修建唐胥铁路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提示 原因: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军事工业面临能源运输的困难。主要因素: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
12、碍;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及认识。提示 特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兴建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认识: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改变落后的局面,推动中国经6济走向近代化;便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史论归纳全面理解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13、。2成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2)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业。(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当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太平天国起义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的背景下,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兴大臣,开始主动改革开放,发展“洋务运动” 。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亦官亦商的团体“绅商” 。绅商的诞生( ) 【导学号:61600040】A客观上推动经济
14、结构的变动B导致清末政治的日益恶化C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D促成“四民社会”的解体A 根据材料绅商是亦官亦商的团体,他们从事工商业活动,有利于瓦解小农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客观上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故 A项正确。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 )A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B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C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D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D 根据材料中“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说明当时
15、我国民族工业的利益得不7到合法保护,所以只能借助外国的名号,故 D项正确。31896 年 6月 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园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 “杂耍”和“戏法” 。这反映了( )A徐园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D 仅根据个例不能断定“最早” ,故 A项错误;仅根据一个影院的情况,不能得出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故 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二者间存在互为促进的关系,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内设西洋影戏穿插唱戏、 杂耍和戏法 ”可知,这表明人们娱乐方式存在多种选择,故 D项正
16、确。41908 年 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导学号:61600041】A有意贬损中国人的道德水准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D 材料中的乘车规定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不是有意贬损中国人的道德水准,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乘车规则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故 B项错误;中国传统习俗也具有讲卫生、讲礼貌的内容,故 C项错误;
17、从材料中的乘车文明规范可知,这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的培养,故 D项正确。考点 2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 “睁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读书人、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1)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辑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8第一步。(3)19世纪 60年代,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概念阐释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
18、,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二、维新变法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2)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变法通议 ,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19、。(4)严复:翻译天演论 ,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易误警示 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与康梁维新思想1 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2 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三、走向共和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1)方案的提出:1894 年,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正式确立:1905 年, “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
20、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3)初步实现:1912 年 1月 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1)围绕的问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论战。9(3)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易误警示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二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选修融会 戊戌变法(选修 1)1历史根源(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3)
2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4)康、梁维新思想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百日维新(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3)文教: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3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2)主观原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4历史影响(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
22、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理解史料研习归纳“中体西用”思想的认识史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考课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10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史料二 就对
23、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 。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考课题表试题的类别有格致(自然科学)类,体现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近代化特点。(2)史料二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失败的原因,省略号是将史料二分层的关键符号。第一句话从经济近代化角度说明了洋务运动的实质和作用;第二句话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中体西用”思想,从侧面指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
24、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提示 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传统性的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现象:部分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到政治制度的飞跃。史论归纳“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比较(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2)不同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通用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部分 中国近代 现代史 单元 晚清 经济结构 社会生活 变化 西方 学习 思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