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第6单元欣赏《蛤蟆跳井》教案1人音版.doc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6单元欣赏《蛤蟆跳井》教案1人音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音乐上册第6单元欣赏《蛤蟆跳井》教案1人音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蛤蟆跳井教案教学内容:七年级音乐,第六单元,江淮乡情,欣赏蛤蟆跳井。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蛤蟆跳井,让学生了解安徽民间艺术有关知识,特别是了解江淮流域特有的民间艺术。2、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3、使学生喜欢安徽民歌及其他文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教学重点及难点:欣赏蛤蟆跳井并了解花鼓灯艺术及花鼓灯锣鼓音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安徽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在学生惊叹声中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安徽。安徽不仅山美水美,歌更美舞更美。导
2、入新课。二、欣赏蛤蟆跳井1、介绍花鼓灯艺人常春利:花鼓演奏家,艺名老蛤蟆。安徽怀远人。20 世纪 50 年代时,中央歌舞团、北京舞蹈学校等单位都派人向他学习,文化部两次请他去北京传艺。蛤蟆跳井是他的代表作。引导学生想象,如:蛤蟆跳井时的方向、跳井时的动态、跳井时的情绪等。2、花鼓灯锣鼓主要有:花鼓、大锣、大镲、小镲、小铛组成。(展示图片及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一曲花鼓灯锣鼓蛤蟆跳井生动的刻画了出蛤蟆跳跃、伸脚、鸣叫等活泼可爱的形象。花鼓灯的魅力还远远不止这些。(展示花鼓灯演出图片及视频)3、师问:对这些图片熟悉吗?谁能说一说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师介绍花鼓灯有关知识:花鼓灯是典型的民间广场艺术。起源于宋代,流传于淮河两岸的颍上、凤台、蚌埠、凤阳、怀远一带,花鼓灯以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2创造了汉族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民族民间歌舞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聆听了花鼓灯锣鼓乐蛤蟆跳井,对我们家乡安徽的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我们生在安徽、长在安徽,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安徽音乐,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多的去了解她。五、下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音乐 上册 单元 欣赏 蛤蟆 跳井 教案 人音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