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三月是故乡明文本14我心归去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
《(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三月是故乡明文本14我心归去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三月是故乡明文本14我心归去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文本 14 我心归去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整体感知文章。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体会作者独到的故乡情。3.掌握欲扬先抑的手法。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别墅( ) 逃遁( )消遣( ) 矫饰( )熠熠闪光( ) 酥骨( )静谧( ) 奇诡( )贫瘠( ) 悲怆( )墟场 ( )答案 sh dn qin jio y s m u j chun x(2)多音字烙Error! 泊Error!答案 lo/lu p/b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Error! (2)Error!2答案 (1)惦念/踮脚/掂量 (2)矫饰/骄纵/娇艳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概莫能外: (2)熠熠
2、: (3)萍漂四方: (4)眷顾: (5)消遣: (6)潦倒: (7)静谧: (8)逃遁: (9)悲怆: 答案 (1)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2)形容闪光发亮。(3)形容人四处漂泊,行踪不定。(4)关心照顾。(5)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儿。(6)颓丧;失意。(7)安静。(8)逃跑;逃避。(9)悲伤。对点小测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回忆就是这样的,即使是那些充满深情厚爱的回忆也概莫能外,好像脑子里有一种无意识的愈合过程,尽管我们曾痛下决心永勿忘,但它依然能使创伤愈合。( )答案 2辨词填空(1)融化熔化 融化:(冰、雪等
3、)变成水。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从秋夜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时节的改换;从归雁的队伍中,我们读出了团体的力量;从冰雪的_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布鲁斯表示主要高速钢粉末冶金的过程是,加入预合金化冶炼高速钢成分粉末,经感应炉_,然后由气体喷雾造粒。答案 融化 熔化(2)高雅风雅高雅:高尚,不粗俗。风雅:诗经有国风 大雅 小雅等部分,后来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文雅。该书谈寒山寺,谈七里山塘,谈沧浪亭,谈评弹,谈唐伯虎,满纸沾满了_的味道。肖邦的许多钢琴曲真可说是阳春白雪,确实_。3答案 风雅 高雅(3)矫饰粉饰矫饰:故意造作来掩饰。粉饰:涂饰表面,掩盖污点或缺点。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着
4、很多矛盾。我们对此的正确态度是正视而不是_。我感兴趣的散文,首先必须是活文、有生命之文,而非死文、呆文、繁缛之文、绮靡之文、_之文。答案 粉饰 矫饰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2课外名句(1)人类似乎不能没有依恃,没有寄托。一个古老的传说是,人是半神半兽的生灵,每个人的心中都活着一个上帝。人在谋
5、杀上帝时,也就悄悄开始了对自己的谋杀。韩少功夜行者梦语(2)其实,真正的理想者是不要求理解的,甚至压根儿不在乎理解。恰恰相反,如果他每天都要吮着理解的奶瓶,都要躺入理解的按摩床,千方百计索取理解的回报,如果他对误解的处境焦急和愤懑,对掉头而去的人渐生仇恨乃至报复之心,失去了笑容和平常心,那么他就早已离理想十万八千里,早已成为自己所反对的人。韩少功完美的假定(3)远方是什么?远方是手风琴声中飘忽的草原,是油画框中的垦荒者夕阳下归来,是篝火与帐篷的镜头特定,是雕塑般的人体侧影,是慢镜头摇出了地平线,是高位旋转拍摄下的两只白鸥滑飞,是沉默男人斜靠一台拖拉机时的忧伤远望哦,忧伤,忧伤太好了,太揪心了,
6、男人的忧伤简直就是青铜色的辉煌。韩少功日夜书(4)当不了太阳的人,当一只萤火虫也许恰逢其时。换句话说,本身发不出太多光和热的家伙,趁新一轮太阳还未东升的这个大好时机,做一些点点滴滴岂不是躬逢其幸?这样也很好。韩少功萤火虫的故事一、作者简介4韩少功,生于 1953 年,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2002 年 4 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 、中篇小说爸爸爸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在 2000 年被推选为“20 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 。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评为“200
7、0 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 。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的生活和农村生活。二、背景展示韩少功曾去法国访问,客居在圣纳塞尔市。一个人身在异国他乡,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人群,离开了自己的文化,特别是离开了自己的母语,使作者生出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归国之后,韩少功将自己在国外那种孤独而又思念故土、亲人的独特感受连缀成文,写下了一组散文,总题为“访法散记”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三、文学常识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8、。1985 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 ,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 ”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作家们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为“寻根派” 。代表作有阿城的“三王”(棋王 树王 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 女女女 、郑义的老井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 、王安忆的小鲍庄 、李锐的“厚土系列”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等。“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
9、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如此优美而略带伤悲的文字出自哪里?今天就让我们在韩少功先生的带领下赏读他的思乡名作我心归去 。5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作者在第一部分中表现了客居法国时的什么心情?填在图中空缺处()。(2)作者在第二部分“家园之思”中抒发了什么感情?填在图中空缺处()。我心归去Error!答案 (1)孤独 寂寞 (2)思念故乡 奋斗奉献1作者在第 2 段中为什么说“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如何理解作者重复“法语法语法语” ,而且说“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答: 答案 (1)原因:环境的冷清,约会和采访的热潮已经过去,少
10、有人来;作者听不懂法语,语言不通,无法沟通。(2)重复“法语法语法语” ,体现了作者由于语言不通导致的寂寞中的抓狂、无助和烦闷心理,这也是引发作者强烈思乡情绪的导火线之一。“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说明周围全是法语的交流,而作者不懂法语,无法交流,这种寂寞、孤独、冷清、无助的感觉就像被囚禁在监狱中无处逃遁一样。2作者在第 7 段中为什么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为什么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只是失血的矫饰”?答: 答案 (1)“悲伤”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故乡有我们的血、泪、汗水,二是留恋故乡。因为故乡有我们的血、泪和汗水,所以值得留恋,故乡因我们的留恋而显得美。(2)旅游景区
11、的景物即使再美,也不能让人产生“眷恋”的冲动。因为它不含观光者的“血、泪,还有汗水” ,与故乡的美相比,它的美带有矫饰的意味。3作者在第 8 段表现出的对故乡的情感很矛盾:一方面很失望,如“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 ;另一方面却又觉得“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怎样理解这种矛盾?答: 答案 (1)作者对故乡的失望指的是对故乡物质文明落后和天气不好的失望。作者对故乡的失望含有期望其更美好的意思。但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碍作者对故乡真挚的爱意。这种爱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2)“金麦穗”意味着丰收,喻指有价值的物质创造;“赶车谣”是故乡的歌,喻指
12、有价值的精神创造。尽管对现实中的故乡不满,尽管现实中的故乡并不美,但“我”依然爱故乡,依然对故乡充满希望。64作者在 79 段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做了哪些深刻思考?答: 答案 (1)故乡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所以故乡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2)故乡不会使你真正失望,你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一种期望。(3)只有为故乡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4)只要真正拥有故乡,便会拥有“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作者在文中说道:“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这两句话颇有哲理,但有人对此也产生了怀疑,你是怎样认为的?答: 答案 (观点一)同意。作者强调的是“故乡”比其他旅游景区多了
13、一些“血、泪,还有汗水”,而“故乡”在每一个游子的心目中都是美的。因为有悲的东西,所以“美的从来就是悲的”。(观点二)不同意。悲的固然是美的,但说“美的从来就是悲的”太绝对,比如鲜花、鸟语可以说是美的,但不能说是悲的。根据上下文,应该改为“悲的从来就是美的” 。(观点三)不能脱离作者要表达的主题而只从语法角度去理解作者的话。作者说这两句话意在说明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血、泪、汗水。而这“血、泪、汗水”正是人们期盼家乡更美好而为之付出的,这种付出是悲壮的,因而作者说“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欲扬先抑”法我心归去一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对故乡的种种失望之情中蕴含着对故乡浓浓的思恋之情。作者
14、在文中先写:“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 ,然后笔锋一转,说“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又写道“萍漂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这种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刻骨的、滴血的爱。如此一来,文中处处言此意,实则时时显别情。这为我们写作中运用此手法提供借鉴。技巧点拨“抑”和“扬”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作文章强调“蓄势” ,讲的也是欲扬7先抑的道理。 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
15、,还爱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 ,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 。在具体写作中,正确运用此法应注意三点:一是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倒置、喧宾夺主。二是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三是要掌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真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转换不自然,就可能虚假而不能令人信服,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事。迁移运用请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
16、文,刻画一位人物或写写自己对故乡的认识。答: 答案 (示例)我的家乡地处一片洼地,无奇崛之风,无绮丽之美。这里没有大江大河,只有几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流淌着的小溪。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数十间低矮的瓦房、草屋悄悄地卧伏在山脚下。这里没有通衢大道,只有那山间崎岖曲折的小路向远处延伸。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只有那人挑马驮的情景在重复着古老的故事。这里没有莺歌燕舞,只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脸上滴落的汗珠在轻轻吟唱着不知名的小曲。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平静而古老,甚至这里的人们尚未完全挣脱贫穷的锁链。然而,在我的心中,我的故乡却是最美的,我永远也无法忘怀她。她是我的母亲,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她养育了我
17、,是她让我成了真正的人。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是我的兄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姐妹我永远忘不了他们。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漂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运用示例 乡情是甜蜜、温馨、芳香四溢的。有时,它似一杯浓浓的烈酒,慢慢地将我灌醉;有时,它像汹涌的波涛,在某个瞬间突然将我淹没;更多的时候,它像满天飘洒的细雨,丝丝缕缕,绵绵不断韩少功旅居
18、法国,虽仅为期月余,却情系家国故土,那“风雅富贵之邦”被他拒之于心门之外,内心深处不停地呐喊“我心归去” 。归去、归去,细细品味,8你会发觉,这些爱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琐碎的言行中,已深入骨髓心有所归,便有无量的幸福。二、课外素材林徽因:风雨飘摇,与子同舟林徽因是中国早期现代意义上的著名建筑师之一。她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她是中国建筑专业教育的奠基者之一;第二,她是中国建筑史的主要整理者之一;第三,她是中国古典建筑理论营造学的主要整理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坚守在贫穷的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四十七公斤。林徽因日日咯血,在
19、生死线上挣扎,还得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完成了十一万字的中国建筑史初稿。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去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夫妻拒绝了。他们说,中国在受难,他们要与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有人问:“日本人来了怎么办?”林徽因平静地回答:“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从 1930 年到 1945 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过了中国十五个省、两百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百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正是通过他们的考察才得到了外界的认识和重视,比如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20、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也帮助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使他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选材感言 祖国风雨飘摇,自身苦难重重。不管祖国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创伤,但对祖国的爱、对故土的爱是林徽因等老一辈知识分子坚持不变的初衷。遥远的自然韩少功城市是人造品的巨量堆积,是一些钢铁、水泥和塑料的构造。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生活,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这大概是城市人越来越怀念自然的原因。城市人对自然的怀念让人感动。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大能接受年迈的父母,却愿意以昂贵的代价和不胜其烦的劳累来饲养宠物。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可忍受外人的片
21、刻打扰,却愿意花整天整天的时间来侍候家里的一棵树或者一块小小的草坪。他们遥望屋檐下的天空,用笔墨或电脑写出了赞颂田园的诗歌和哲学,如果还没有在郊区或乡间盖一间木头房子,至少也能穿上休闲服,带上食品和地图,隔那么一段时间,就把亲爱的大自然定期地热爱一次。9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什么呢?寻找氧气?负离子?叶绿素?紫外线?万变的色彩?无边的幽静?人体的运动和心态的闲适?事实上,人造的文明同样可以提供这一切,甚至可以提供得更多和更好,也更加及时和方便。氧吧和医院里的输氧管可以随时送来森林里的清新。在健身器上也可以随时得到登山的大汗淋淋的感觉。而世界上任何山光水色的美景,都可以在电视屏幕上得到声色并茂的再
22、现。但是,如果这一切还不足以取消人们对自然的投奔冲动,如果文明人的一个个假日仍然意味着自然的召唤和自然的预约,那么可以肯定,人造品完全替代自然的日子还远远没有到来。而且还可以肯定:人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的,是氧气这一类东西以外的什么。也许,人们不过是在寻找个异。作为自然的造化,个异意味着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一个生命个体是完全相同的。他们面对着千篇一律的公寓楼,面对着千篇一律的电视机、快餐食品以及作息时间表,不得不习惯着自己周围的个异逐渐消失。连最应该各个相异的艺术品,在文化工业的复制技术下,也正在变得面目相似。它们永远没法呈现出自然的神奇和丰富。正是那种造化无穷的自然原态才是人的
23、生命起点,才是人们不得不一次次回望的人性家园。也许,人们还在寻找永恒。一般来说,人造品的存在期都太短促了,连最为坚固的钢铁,一旦生长出锈痕,简直也成了速朽之物,与泥土和河流的万古长存无法相比。人们的永恒的感觉,或者说相对恒久的感觉,越来越难与人造品相随。激情满怀一诺千金之时,人们可以对天地盟誓,但怎么可以想象有人面对一条领带或者一只沙发盟誓?牵肠挂肚离乡背井之时,人们可以抓一把故乡的泥土入怀,但怎么可以想象有人取一只老家的电器零件入怀?除了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还有什么东西更能构建一种与不朽精神相对应的物质形式?还有什么美学形象更能承担一种信念的永恒品格?如果细心体会一下,自然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_2019 高中语文 专题 三月 故乡 明文 14 归去 学案苏教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