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5课时分子动理论内能热量学案.doc
《(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5课时分子动理论内能热量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5课时分子动理论内能热量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5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热量【考纲要求】考纲要求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物体的内能;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4.热量;5.热量的单位; 6.燃料的热值【考点聚焦】考点1 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_组成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_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和_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_,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定义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_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生活举例“花气袭人知骤暖”;“墙角放煤,日久变黑”; “酒香不怕巷子深”;“槐花飘香”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_,分子间有_扩散现象影
2、响因素 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_点拨 扩散只能发生在不 同物质之间;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分子间引力、斥力同时存在。考点2 内能与热量1内能及其改变定义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决定因素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材料、状态有关;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所以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在相同状态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内能越大改变方式 热传递 做功实质 内能的_ 能量的_生活举例 晒太阳、烧水做饭、哈气取暖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搓手取暖补充说明 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
3、温度差;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温度相同为止做功的两种情况: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_;二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_,_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联系 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2.热量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_表示单位 _(符号:_)与内能关系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放出热量,内能_说明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 出现、终止而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经典例题】例题1:甲、乙两个
4、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甲杯装有常温下的水,乙杯装有80 的热水。同时向两个水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有关。( )例题2: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例题3:(多选)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块也有内能 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例题4:(多选)
5、如图所示,热水壶放在燃气灶上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气燃烧的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烧水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C在烧水的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变多D壶口附近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例题5:如图所示,在金属桶中滴入数滴汽油(或酒精),形成汽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利用电火花点火后,可以看到橡皮塞从容器口被推出去,这是因为炽热的气体对橡皮塞做功,气体内能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小”)。【题后反思】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课时训练】|夯 实 基 础|( )1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夏天太阳暴晒,路面温度升高 B人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冬天对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专版 2018 年中 物理 复习 15 课时 分子 理论 内能 热量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