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天人合一”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看来, “天”是宇宙的最高实体, “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孔子从天道与人道高度统一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延续到了人以外的自然界,构建了一个“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核心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荀子则进一步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认为天有自身运动规律,人与天各起作用,和谐共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儒家的这一生态伦理
2、规范告诉人们,对自然资源要合理使用。孟子认为,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在荀子看来,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不可去,求可节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 ”他主张通过“道”来节制人的欲望,对于那些不可禁也不可去的欲望,要加以引导;倡导合理地利用天,使天能够为人服务。朱熹进而提出了私欲与天理对立统一的思想,要求人们不要被欲望所引诱,保持道德自觉。“圣王之制”彰显了生态伦理思想中的法律意识。儒家很多经典著作都记载了有关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如禁止人们乱捕猎、乱砍伐,保证生物的生长期。这些立法保护在有关法令中传承下来,荀子把它概括为“
3、圣王之制” 。 礼记月令规定:为了遵循自然规律,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各种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禁令、礼制逐渐演变为历代王朝的法令。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意味着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孟子、荀子还详细阐述了具体做法,强调人类要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界应是伙伴朋友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中,人类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与当今生态伦理学上所强调的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应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是一致的。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
4、识,选择适度的消费方式。儒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告诫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这一思想将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 2 -复空间。(摘编自化秀玲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延续到人以 外的自然界,构建了独立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B. 历代王朝的法令都规定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C. 禁止人们乱捕猎、乱砍伐,这是荀子所概括的“圣王之制”里面的内容。D.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确保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资源的代际公正分配。2. 下列对原文
5、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通过对孔、孟、荀生态伦理学理念的论述体现了三者之间的传承关系。B. 文章主要从核心、行为规范、法律意识、当代意义四个角度,论述了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C. 文章第二段用引用、举例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观点。D. 文章的最后两段从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很多经典都记载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可见这一观念在古代就已经引发人们的重视。B. 对于那些不可禁也不可去的欲望加以引导,是以“道”来节制人欲的一种方式。C. 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若能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就体
6、现了“天人合一”思想。D. 传承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我们就可以完全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并保护好环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回家过年东方晓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3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
7、上的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但她依然满怀
8、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娘,回家吃饭吧!”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她依
9、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来的!爹、娘: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 30 厘米,灾区
10、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 4 -救灾。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儿拜上1988 年 1 月 5 日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他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
11、通过描写母亲等待时的焦灼与失望,暗示了小说的主题。B.从前文的叙述看,母亲对儿子不能赶回家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为后文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的情节做了铺垫。C.结尾处写母亲“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 ”,这是母亲的一种自我宽慰,也表现出母亲不能与儿子团聚的痛苦与无奈。D.在读者都认为母亲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母亲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5. 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 分)6. 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合理性?(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12、 44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3 题。 (9 分)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5 -7.下列各项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所赖君子见机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D.宾主尽东南之美 8. 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不顺 B.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宁
13、:哪能C.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处境艰难 D.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风浪大 9.对本段文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在句式上多采用对偶,音韵和谐,体现了骈文的特点。B.本段文字用了大量的典故,如:冯唐、李广、孟尝、阮籍等。C.本段文字借写贾谊、梁鸿,表达作者愿效法他们,在逆境中奋起。D.本段文字既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苦闷,也表达对追求的坚定乐观。(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共 7 分,每小题 1 分)10.(1) 曷不委心任去留 ( )(2)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 ) (3) 恨晨光之熹微 ( ) (4)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5)有若对
14、曰:“盍彻乎?” ( )(6) 季康子问:“使民以敬,忠以劝,如之何?” ( )(7)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9 分)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 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敬弘妻,桓玄 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
15、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6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 ”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
16、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 。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 。 ”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 ,有删改)【注】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
17、(宋高祖) 。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B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C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D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12下列对文中
18、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讳” ,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B “赘婿” ,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C “受命” ,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 7 -D “薨” ,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19、)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为政长于清谈,短于操作。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的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看懂。C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仅在刘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的纪录。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频繁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
20、之。 (5 分)译文: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5 分)译文: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16 题。 (9 分)宿府【唐】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伶俜,流离失所。此句取用庄子道遥游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先写环境的清寒,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再以“独” “残”渲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莆田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