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泉港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卷时间:90 分钟 分数: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32 小题 48 分)1.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2.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各家都抱着“
2、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 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 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3.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A利用改造自然 B制天命而用之 C尊重自然规律 D天与人不相胜4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影响 B科举制的推行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九品中正制实行5唐代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
3、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C儒学出现危机 D道教的发展6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由此可推知朱熹( )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2 -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7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8无
4、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 “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9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 。由此可知王阳明( )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性修养 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
5、假说教10明清之际, “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 ,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 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11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
6、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12下面是宋元时期不同数学专著的记述。由此可推知:( )记 述 出处“昆企榜礴,道本虚一,圣有大衍,微寓于易 (认为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物,类万物。 ”秦九韶数书九章“凡习四元者,以明理为务;必达乘除升降进退之理,乃尽性穷神 朱世杰四元玉鉴卷首- 3 -之学也。 ”“理”指数学之理,在他看来这与理学家所讲的“理”是同质的,探究数学之“理”就可以“尽性” 。杨辉对理学家所推崇的河图洛书进行了数字化的处理,并进一步引申出对纵横图的数学研究,从数学角度看, “洛书”是一个三阶纵横图,杨辉在此基础上,勾列出四阶纵
7、横图,并阐述了勾画的方法。杨辉算法续古摘奇算法A宋元数学研究注重实际应用 B宋元数学成就领先世界C理学思维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D理学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13费正清所著的中国新史中引用研究者的观点称:“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 ”这一观点认为( )A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 B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C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 D算盘是外国传人的计算工具14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
8、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15如图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某一发明的作用。据此推断该发明有可能是( )A纸 B印刷术 C书法 D火药16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 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4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 D依据充分,结论正确17胡适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
9、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 ”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A 国风 B 离骚 C 红楼梦 D 狂人日记18 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 )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19唐代高适有诗云:“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下列各项与诗中的“骚”属于同一种风格的是( )A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20 “人是万物的尺度,合
10、乎这个尺度的是存在的,不合乎这个尺度的是不存在的。 ”普罗泰格拉的这一命题,最容易产生歧义的是如何理解“人” 。按苏格拉底的理解, “人”应当( )A成为判断尺度 B重视知识的传授 C讲究理性思维 D注重自己的感觉21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 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见,苏格拉底( )A鼓励人们发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C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D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22.古代雅典史学家修昔底德
11、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 , “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5 -A战争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史学具有人文主义色彩C公民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D民主政治推动城邦发展23在西欧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都伴随着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8、9 世纪,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12 世纪,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14、15 世纪,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可见,14、15 世纪时的思想
12、文化运动( )A推动了欧洲古典文化的繁荣 B是对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C是前两次发展基础上的升华 D推动了欧洲政治革命的到来24.15 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 , “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D借助神威阐扬新型人本观25法国戏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一段自白:“因为你是大贵族,你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
13、、爵位、高官,这一切使你多么洋洋得意!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这段自白蕴含的思想主张是(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反对特权,主张平等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反对神性,提倡人性26.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体现“离异”和“回归”特点的作品是( )A 九十五条论纲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社会契约论 D 十日谈27.16 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致的情惑、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
14、人物及其作品是( )A但丁的神曲 B达芬奇的蒙娜丽莎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卢校的社会契约论28.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 ,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 ,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6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29右图漫画反映了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射向国王盾牌的“利剑”应该是(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泉州市 港区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