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学年度上华安一中高三年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本试卷分第 I卷(选择题)和第 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 I卷(选择题 共 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2.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 。这反映出当时A.实行
2、工商食官政策 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 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3.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 ;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 ”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 “仁政” ,墨子倡导“非攻”“尚贤” ,庄子提出“无为而治” ,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C.争夺
3、思想学术阵地 D.谋划政治统治策略5.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 B.父子君臣间的“和合”C.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D.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6.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长江流域得到开发 B.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趋势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 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彻底瓦解7.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
4、以推知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四川 绵阳 斧、锸、锛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 2 -A.西南农业普遍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8.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 106万户,达 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加速边疆的开发 D.促进了封建国家
5、统一的进程9. 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 “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 ,以致“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 ”这反映出当时A. 传统文化已然不合国情 B. 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C. 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 D. 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10.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 ”据此可知A.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
6、想具有限制暴政的功能C.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11.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使王国领地缩小,中央集权加强 B.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C.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扩大王国的辖区,皇权得以巩固12.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朱绍侯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加剧土地兼并,激
7、化矛盾13.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C.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3 -14.下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 年)抄本论语郑氏注 (部分) ,12 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此文物可佐证A.唐太宗推行“崇儒尊孔”的国策 B.论
8、语成为儿童学习考试必备用书C.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15.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 周髀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 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 B.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16.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 ”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手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C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 D中国被卷入
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18.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下列有关三人的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 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做出的C他们三人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D他们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19. 李大钊认
10、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 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总人口中 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看法对中 国民主革命的直接影响是( )A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C促进了正确革命道路的选择 D导致了共产党内右倾错误的发生20.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华安县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