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3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后限时集训.doc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3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3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后限时集训.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9 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石家庄冲刺模考)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A 材料“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出现,魏源提出“掌握海权”以实现“制夷”的目标,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
2、审视民族危机,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魏源的思想并未付诸实践,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影响,故 D 项错误。21896 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1898 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 ,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B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C梁启
3、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D19 世纪末,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C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不可能被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故 A 项错误;张之洞作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他的思想不可能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趋同,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 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各阶层的共识,故 C 项正确;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故 D 项错误。3鸦片战争后, “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 “采西学”是“失礼求诸
4、野” ,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B “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 ,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2于人们接受西学,故 B 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 C 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 D 项错误。41895 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发表劝学篇 ,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A割裂了
5、传统的中国文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B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 思想依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故 A 项错误;严复等维新派“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宣传了自由民主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故 B 项正确;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是为其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服务,故 C 项错误;晚期存在“体用之争”说明对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存在争论,因而民主自由思想还并未深入人心,故 D 项错误。5 “夫西人立国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戎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
6、、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A学习西方技术 B学习西方制度C中体西用精神 D全盘西化理论B 材料中早期维新派认为“夫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此其体也” ,即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本在于实行君主立宪制, “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仅是表象,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即认为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技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本末倒置。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不是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批判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全盘西化,故 D 项错
7、误。6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 )A主张循序渐进变法改革 B反对完全照搬西学C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D要求大力兴办学校C 材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强调培养新民的重要性,故选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循序渐进变法改革的主张,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梁启超要求大力兴办学校,故 D 项错误。71896 年,清政府对日派出第一批留学生 13 人, “
8、留日”思潮开始兴起,1901 年留日学生激增,1906 年留日学生达到 8000 多人。这说明( )A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 B欧美加紧对华侵略C清朝政府的全面衰落 D国民责任意识提高D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是指科举制的废除、实行与近代工业化相结合的3教育体系,留学生教育并不足以说明近代教育的转型,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对中国进行侵略,B 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并不能反映清朝政府的全面衰落,故 C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96 年、1901 年、1906 年”可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开始向日本
9、学习,体现了国民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故 D 项正确。8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因为它( )A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B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D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故 A 项正确;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故 B 项错误;社会进化论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但是并没有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道路,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文化 成长 历程 13 单元 20 世纪 以来 中国 重大 思想 理论 成果 29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课后 限时 集训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8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