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7,含解析).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7,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7,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武邑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7,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共 50 分)一、现代文阅读(6 分,每题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中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已达 167 亿,我
2、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
3、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4、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1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 -A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B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
5、龄化高峰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D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新修订的老年法规定“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着实有些多余。B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必须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C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D时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
6、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一。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C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D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答案】1.D2.A3.C【解析】
7、1.试题分析:D 肯否相混,原文对“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持否定态度,见第 4 段;强加因果, “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 ,因- 3 -果关系不成立,从文中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不在于子女,而在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在于社会的变革;同时,此项所表述的内容与“严峻挑战”的所指不吻合,文中强调的是社会领域的挑战。【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
8、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 D 选项既曲解文意,又强加因果,错误非常明显。2.【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A 项原文有个状语“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界定范围,此处表述扩大了范围。3.试题分析:C 扩大范围,原文第四段是“一些发达国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
9、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C 项扩大了范围,原文第四段是“一些发达国家” ,而选项是“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 二、古代诗文阅读(24 分)(一)文言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
10、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 4 -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
11、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12、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B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D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B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C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D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
13、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皇上的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反而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翟- 5 -黑子对世祖不以实情坦白,世祖因此杀了他。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
14、河崔玄伯见而异之(5 分)(2)“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5 分)【答案】4.D5.C6.C7.(1) (高允)很小(或“很早” )就成为孤儿(或“死了父亲” ) ,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或“认为他很奇特” ) 。 (2)如果公家(或:官府)和百姓都有(粮食)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担忧什么呢(或:又有什么可担忧呢 ?)世祖认为他说得好。【解析】4.试题分析:D 项的“首”是“自首”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
15、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重点实词。5.【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然句子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在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试题分析:C 项“被皇上杀了”错,原文为“竟为世祖所疏”【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
16、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6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A 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 “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7.试题分析:重点字(1)夙,成,奇,异(2)若,储,虽,凶,善。【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
17、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夙” , “成” ,“奇” , “异” , “若” , “储” , “虽” , “凶” , “善”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有不凡的心胸,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疑,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气文雅俊朗
18、,如镜子闪光一般,未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惋惜我见不到了。 ”十几岁时,为祖父报丧,回到家乡,善于管理家务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以及尚,法名法净。不久就返俗了。他素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册本,远到千里之外认师修业,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以及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以及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度浩繁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候国度常占领肥沃的田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许多,高允于是说:“我自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耕田,请允许我讲一讲稼穑。昔人说,方圆一里地有地步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
19、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何况这么广大的全国呢?如果官府以及百姓都有储蓄,即使遇上歉岁又有啥子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开田禁,把肥沃的田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措施,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紧张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以及自己亲近,反倒对于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
20、去死,你多么不正- 7 -派啊!”于是以及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体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畴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如果要大兴土木修建远近之风景异景的壮丽殿堂,应该逐步来完成它,不可一时使成为事实。计较一下,砍斩柴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白叟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昔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耕田,就有人受他的饥饿;一个女孩不织布就
21、有人因她而受饥寒。何况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目,也就许多了。用昔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究竟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这的确是圣明的君王应应当考虑的。 ”高宗采纳他的建议。(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2 分)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4 分)【答案】8.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
22、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1 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描述一句 1 分,共 2 分)9.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答借景抒情亦可)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 (2 分) (并以荠菜花自况)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 分)【解析】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
23、然- 8 -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再加上情感。9.试题分析:在诗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中,以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
24、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通过对比,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述而)(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6 _2017 年高 语文 学期 考试题 1127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