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南昌十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黄亚果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 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 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
2、,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 “知足之足,恒足矣” ,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 “与天合者,谓之人乐” “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
3、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 “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 “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强
4、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 2 -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 ,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 ,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
5、、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节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B. 先
6、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需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C.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D. 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B.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C. 认清了幸福的
7、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D. 荀子认为, “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他主- 3 -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 ,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B. 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 ,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C. 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
8、、真正的幸福。D. 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答案】1. C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 “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 ,为根本目标”在原文中没有出处。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C 无中生有。2. 试题分析:关系错乱“修身行道”应该与“不沉溺于物质享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3.
9、试题分析:强加因果“所以”后面的内容与前文并无因果关系是对前面内容的解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只粗瓷碗陈双赵大福是个古董收藏家,虽然有钱,却把享乐看得很淡,喜欢风尘仆仆地四处奔波,享受寻宝带来的乐趣。前段时间,赵大福听到一个消息,有人在大西北某座山里捡到了商代的古董。赵大福心动了,也跑了过去,想碰碰运气。在山里转悠了好几天,赵大福没挖到啥宝贝。眼见水和食物都快没了,赵大福决定下山回家。- 4 -在路过一处陡峭的山崖时,赵大福一脚踩空,右脚却严重扭伤,水壶也掉进了崖底。手机一格信号都没有,想打电话找人帮忙也不行。赵大福只能硬着头皮往山下赶,脚脖子越来越肿,每走一步
10、都钻心地痛。到第三天中午,赵大福实在挪不动了,他躺倒在地,天上一朵云也没有,太阳很是刺眼。赵大福绝望地闭上眼睛,陷入了昏迷状态。不知过了多久,昏昏沉沉中,赵大福感到有一股清凉的水流进了嘴里。原来,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路过这里,用手里不多的水救了赵大福。青年把赵大福背了回家,给赵大福弄来一碗盐开水,叮嘱赵大福慢慢喝。然后,又给他整了一些饭菜。青年不停地忙前忙后,面孔却一直板着。赵大福小心地问青年为啥不开心,青年叹口气,说:“老婆嫌我穷,要和我离婚。 ”赵大福皱紧了眉头。忽然,赵大福惊奇地叫了一声,问青年,这碗是哪来的。青年说,这碗是长辈传下来的。赵大福将碗翻来覆去地查看了好几遍,兴奋地一拍大腿:“
11、这可是个好东西啊,是古董!”青年难以置信地说:“不会吧,这么普通的一个碗会是古董?”赵大福说:“你不懂。 ”当下,赵大福将碗的形状、瓷质、花纹等特征分析了一番。青年一听,来了兴趣,凑过来问:“您既然对古董这么了解,那您看,这碗大概能值多少钱?”赵大福笑着说;“我就靠这行吃饭,能估个八九不离十。你这只碗,据我看,起码值这个数!”说着,赵大福伸出了两个指头。青年人问:“两百?”赵大福摇摇头。青年又问:“两千?”赵大福又摇摇头。青年睁大了眼睛:“难道这破碗值两万?”赵大福还是笑着直摇头。见青年人一脸狐疑,赵大福这才说:“这碗能卖到二十万。 ”青年惊讶得叫出了声。见青年不信,赵大福说:“你要不信,把这
12、碗卖给我。我先给你两千块钱作定金,余下的,我回家给你拿来。 ”说着,赵大福掏出了两千块钱。回家后,过了些日子,赵大福带上钱,再次来到那个青年的家。出来迎接赵大福的,除了青年,还有青年的老婆。赵大福把钱给了青年,宝贝一样把那只碗带回了家。听说赵大福花二十万买了只古董碗,朋友们都很好奇,纷纷跑来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古董碗。几个朋友围成一桌,酒过三巡,菜过五昧,赵大福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精致的匣子。打- 5 -开匣子,又揭了几层绸布,一只粗瓷大碗终于亮相了。赵大福的朋友也都是古董界行家里手,当下,大家一见瓷碗,不由傻眼了。这分明是一只近代的普通粗瓷大碗,这种碗可以说毫无价值。可大家想,他赵大福是何许人,
13、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于是大家又轮流捧着,细细地看了一遍。看完,大家都瞪大眼睛望着赵大福,一脸不解的神情。赵大福哈哈一笑,说:“实话说,这根本就不是古董,可这碗对我来说比古董还要金贵!”原来,那天赵大福被那青年救回一条命,心里十分感激,却又不知如何报答。当时青年说,老婆嫌他穷,要和他闹离婚,赵大福一听是钱的事,不由眼前一亮,钱他有啊。赵大福怕直接拿钱,青年会不好意思收,所以就编了一个买古董的理由。末了,赵大福说:“这只碗的主人救了我的命,你们说,它值不值二十万?”朋友们一听,都鼓起掌来。过了几个月,赵大福碰巧路过那个青年所在的县,就决定绕点路,去一趟青年家,看看他们夫妻俩过得好不好。让赵大福没想
14、到的是,等他到那一看,发现那个青年和他老婆还是离婚了。不过,这次不是青年的老婆要离,而是那青年自己要离。原来,那青年有了二十万后,很快和村里另一个年轻的姑娘好上了。赵大福听了,眼前不由一阵茫然。回到家,赵大福拿出那只粗瓷碗, “啪”的一下,摔得粉碎。(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标题“一只粗瓷碗”一方面起到线索的作用,小说大部分内容围绕这只碗展开;另一方面又暗示青年家的这只碗不是值钱的古董。B. 小说情节设置前后照应,在赵大福昏迷之前,小说交代赵大福所带的水和食物快没了,脚脖子肿起来了,太阳刺眼,这都为他昏迷作了合理的铺垫。C. 赵大福在青年面
15、前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鉴赏粗瓷碗时的一系列动作、语言和神态都在暗示青年:这是一件古董,价值不菲。D. 赵大福通过收购粗瓷大碗帮助贫困靑年,青年却因经济状况改变而离婚,小说含蓄的讽刺了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缺陷。5. 小说中的赵大福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 有人认为,小说至“朋友们一听,都鼓起掌来”即可结尾,后面文字实属画蛇添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 -【答案】4. D 5. 知恩图报:受青年救命之恩,当知道其难处时,立即施以援手;替他人着想:担心直接帮助青年会让对方不好意思,所以谎说粗瓷碗为古董,并以高价收买;善良正直:得知肯年离婚再娶,愤而摔碗。可见他对于
16、青年行为的不满,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内心的善良。 6. 小说结尾三段绝北画蛇添足。理由:使小说情节起伏,出人意料;最后三段有写青年主动离婚再娶。与前文青年妻子要求离婚形成对比。结尾出人意料,余味悠长,.耐人寻味。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青年主动离婚再娶.可见青年已因金钱发生改变,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赵大福愤而摔碗,也使其形象更加丰满,使小说主旨更深刻:有了后三段内容,小说就不仅仅是一篇歌颂善人善行的作品,而是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表现了人性的多样多面。更能引起读者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解析】4. 试题分析:D 项, “小说含蓄地讽剌了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缺陷”不正确,拔高了主旨。小说中赵大福
17、以买碗的名义报送钱给救自己命的年轻人,并不是为了扶贫,而是因为感恩。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语言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5.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找出赵大福的言行进行概括即可。赵大福受伤昏迷被青年搭救,他听说青年的妻子因为青年穷困而想离婚,就设计花高价买下青年的粗瓷碗,以此来帮助青年,后来又去探望青年一家,表明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赵大福怕直接拿钱,青年会不好意思收,所以就编了一个买古董的理由” ,可见赵大福
18、帮助别人还要维护别人的尊严,他是一个能够替他人着想的人。当赵大福知道“那青年有了二十万后,很快和村里另一个年轻的姑娘好上了” ,他感到茫然,并摔碎了买来的碗,可见他内心对青年做法的否定,表明赵大福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点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时注意: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
19、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XX 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 ,表现了 XX- 7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6. 试题分析:从情节发展来看,上文写了赵大福设计送给青年人巨款是为报答青年,也为帮助青年保住婚姻,但小说结尾青年却因有钱而了离婚,前后文形成对比,使得小说的情节发展波澜起伏,成功吸引读者。从主题表达来看,青年救赵大福,赵大福报答青年,都表现了人性的善良,而青年因有钱而离婚则表现出人性丑恶的一面,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真实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这就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了。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青年救
20、人,反映出青年的善良,青年因钱而离婚,则反映出青年性格中的另一面;赵大福报恩,反映出赵大福的善良,赵大福摔碗则反映出他的正直,因此这一结尾使得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统计数据显示,从 1995 年至 2016 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 1040 万辆攀升至 19 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 67 亿辆,急剧下降至 33 亿辆。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而随着 2016 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摩拜提
21、供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直接使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 53%。根据基于摩拜用户的问卷调查,共享单车出现前,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为 40 余单,司机日收入约 200元人民币,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下降到十几单,有 70%的黑摩的司机转行。专家认为, “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 光明日报 )材料二: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共享单车投放后运营管理维护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 17.8%
22、和 9.3%;有 35%的被访者希望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在使用共享单车遇到的问题中, “车辆有破损”问题最突出,主要表现在: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车把或车座损坏,有 72.2%的被访者遇到过这种情形,其中有 25.4%的被访者把它排在问题首位。有 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 8 -中有 19.40%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严重。针对使用者素质问题,有 70.5%的被访者遇到过车辆遭恶意损坏,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二位,其中有 40.9%的被访者认为这是首要问题。许多被访者认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还有部分被访者反映
23、使用者随意将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或盲道上,甚至直接将车停放在机动车道内,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市容市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摘编自王海亮四成人每天至少骑 1 次共享单车 , 北京晨报 )材料三:没有共享单车, “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出行难题;有了共享单车,交通秩序问题又惹人烦。 “我国从自行车王国转而进入汽车社会后,自行车的行车与停车空间被小汽车大量侵占,骑车出行的连续性、舒适性大打折扣。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说。共享单车登陆、抢滩,短短一年,全国已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 30 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 1000 万辆,注册用户超 1 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 10
24、 亿人次。考虑到仍有不少大城市的远郊区县及中小城市尚未普及,规模增势一时恐难削减。目前,不少单车平台都建立了信用积分体系。如果有些市民总是不文明骑车,那么在注册时使用的信息可能被锁定拉入“黑名单” ,不允许使用共享单车。专家建议,可以将其与政府主导的“信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互联互通,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奖惩联动。(摘编自刘志强共享单车,如何骑得又稳又远? 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共享单车是在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急剧上涨,而自行车保有量急剧下降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产物。B. 共享单车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绿色出行的开始,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压力。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昌市 第十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