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度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查高一历史试题考 试 时 间 : 60分 钟 试 卷 分 值 :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项共 50题,每题 1.5分,共 75分) 1 史记记载, “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直接反映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郡国并行制2.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专制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祟。他是天下之一人
2、,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对“天下之一人”的最佳解读是A. 天下为公 B. 皇权至上 C. 中央集权 D. 分权制衡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设立三公九卿制C. 确立三省六部制 D. 实行科举制4.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A. 秦朝 B. 隋唐 C. 宋朝 D. 明清5.下列两图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西汉地图 元代地图A.
3、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 分封制、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分封制 D. 郡县制、行省制6.中国古代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生,寒窗苦读十年,被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 ,推荐到西北怀远县做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7.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 唐朝设政事堂 B. 元朝设中书省C.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D. 清朝设军机处8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载:“机务及
4、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材料表明军机大臣的职权是 A掌管军务,下达诏令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10.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
5、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11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下列选项不符合其内容的是A不论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圣库C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D主张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允许私人开办工业12.“烽火弥空世路殊,义旗高举赴征途。冲天烈焰摧皇统,坼地洪涛卷孽孤。五色旌挥群岳舞,九州情动万民呼。共和大业从兹始,百载风云入画图。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13.1919年春夏之交,“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
6、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太平天国运 D.国民革命运动14.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A. 辛亥革命胜利 B. 五四运动爆发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等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C开展长征进行战略转移 D建立敌后抗日
7、根据地16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此宣言最可能是 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B中共”一大”革命纲领C1926 年国民党北伐宣言 D第二次国共合作宣言17.下图邮票(图中文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遵义会议)纪念的历史事件A. 确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B. 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C. 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8 “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然
8、后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 ”该事件A使得东北三省沦陷 B引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C直接促成了国共合作 D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319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符合该战役的是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 B平型关大捷是此役的重要战役C李宗仁是此役的总指挥 D是中共领导抗日武装在相持阶段的主动出击201947 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A为内战爆发做准备 B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实施战略决战 D进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21近代中共的某一战役
9、的作战计划如下:“第一阶段进攻淮阴、淮安、宝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主要进攻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徐州会战22. 1949年 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 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C. 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 D. 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23.下图是某会刊第一期的首页。该会议(图片上右侧的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熬的标志 B.顺利完成筹建新中国
10、的历史任务4C.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共同纲领24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5.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中讲到:“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召开于A. 1949年 B. 1954年 C. 1958年 D. 1966年26 共同纲领规定:“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
11、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 “另起炉灶” B “不结盟政策”C “打 扫 干 净 屋 子 再 请 客 ” D “一边倒”27. 右图是 20世纪 50年代的一张中苏友好宜传海报,主题语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这一海报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政策是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8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12、。 ”下列关于这次国际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亚非国家民族独立问题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9.20世纪 50年代,周恩来说:“我们将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亚洲这两个迫切问题如果能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并进一步缓和国际的紧张局势。”与此相对应的外交活动是A. 应邀出访印度和缅甸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参加国际日内瓦会议 D. 出席万隆国际会议30.2016年年底以来,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尼日利亚要求台湾地区驻尼机构迁出首都;柬埔塞首相在参加一场
13、华人华侨春节活动时宣布,不论何时何地都禁止升起台湾“国旗” 。截止 2017年 6月,世界上有 175个国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上述情况表明A.国际社会全力促成中国统一 B.台湾当局政策发生重大转变C.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 D.两岸关系将有历史性的突破31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 年)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5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A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十六字方针 B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32建国后,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央
14、领导人关心的问题。1973 年春,毛泽东把和台湾当局沟通、恢复和谈的特殊任务交给了 92岁高龄的章士钊。1973 年 6月,周恩来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这反映出 20世纪 70年代初A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开始调整 B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已被打破C “九二共识”推动了两岸关系的缓和 D中国外交手段呈多样化特征331971 年,毛主席在会见我国前往联合国代表团时谈到:“要去,不去会脱离群众。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怎么能不去呢?”该材料强调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A国际地位的提高 B外交政策的成熟 C第三世界的支持 D美国政府的默许34习近平总书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姜堰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