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10月月考试题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 )1.“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仁 B.礼 C.孝 D.忠2.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该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3.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2、相往来” 。该学派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4.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 B.人性本善 C.推行“仁政” D.克己复礼5.“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6.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 ,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
3、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不合时宜 B礼法并用 C厚古薄今 D源远流长7.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B.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28.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9. 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
4、,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 ”这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是:A.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B.以农为本,以各为贵C.休养生息,反对战争 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10.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最多。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施 B.表明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根源 D.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11.史料是历史的片段的记录,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
5、是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明朝内阁大堂旧址C.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D.史记 、 汉书12.董仲舒的思想虽然融进了法家和其他学派的思想,但其学说“原本来源于孔子的思想”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B.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思想的重要主张D. 仁、礼是董仲舒思想的重要内容13.西汉时期,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大臣以谢天。该奏稿内容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主张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
6、应” D.“君为臣纲”14.董仲舒提出“天,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 。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A.树立君主权威 B.宣扬“君权神授”3C.提高儒家地位 D.制约绝对君权15.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16.公元前 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A.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 B.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C.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
7、消灭诸子百家 D.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17.“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 B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C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 D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18.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这说明董仲舒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19.在对天、
8、君、民关系上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0.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 ”由此可知A.唐初三教并行的局面结束B.唐初统治者重视用儒学维护统治C.唐统治者采取措施抑制佛教和道教D.儒家思想在唐初重获正统地位2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 “去欲”的修养论,“格物” “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4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淄博市 淄川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