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
《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东省新泰二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 12 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国度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除了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和一些因时而变的所谓新诗,供孩子们形成概念外,大多数的读者,并不知晓也不关心今天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无论自何种角度,也看不到诗歌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证据。原因很简单,从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来看,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的强力主导,使遣词造句、吟风弄月之事看上去纯属多余;从写作者或者说诗歌的发生状况来看,仍在不断发表作品的极
2、少数从业者,已经日趋流落为边缘群体。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事实。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 “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 “私人”和“纯诗”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这本身就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陷阱。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
3、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 “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
4、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但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抗坠、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文化,吁求健康国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加的战祸与社会的癫狂所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百年间,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们,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
5、2 -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日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 (原文有改动)1下列关于“新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包括新诗在内的现代诗歌已经远离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因为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在当代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中占主导力量。B新诗的没落与中国诗人“个人” “私人”化的追求,排斥通俗和大众化审美,企图非凡的成就与价值有密切关系。C新诗作为自由体诗歌,有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为事创作,真正实现了思想的浪漫和文体的浪漫。D在白话文运动中产生的新诗,体制上有解放无建设,内容上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却没有发扬光大
6、。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曾是以诗歌为骄傲的国度,而今天的人们基本与诗歌无缘,以至写诗的人逐渐沦落为边缘群体。B今天的孩子们对诗歌形成概念一般是依靠教科书上出现的古典诗词和一些所谓的新诗而已。C现在大多数读者既不知道又不关心当今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也不见诗歌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关联。D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来看,诗歌一旦变得书面化、文本化,就失却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一直充当教化工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今诗歌荣誉和诗人地位已被现实社会所排斥,有关诗歌的话题也只限在专业化的小圈子里传播,很难在更广阔的领域引起共鸣
7、。B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再到唐宋以来的中国古代诗歌,大多数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和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C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和表意系统的诗歌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所以给新诗带来希望的曙光。D今天的中国诗人们没有体面可言,这与诗歌发展的先天性不足、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殊现状以及诗人本身等诸方面的因素有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背后的子弹包利民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 3 -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
8、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
9、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份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
10、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假相。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有敌人。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
11、机!他机警地四顾,敌人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晰。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钱万里的
12、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 4 -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两人对视了一发。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 分)A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B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下无穷悬念。C小说几
13、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 “抖动” “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里心理的微妙变化。D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 ,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恨意在不断累积。5.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5 分)6.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上世纪 70 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1980
14、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一孩政策被严格执行,违者将受到惩处。生育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生育率已有 20 多年低于实现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
15、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在此背景之下,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从 2016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我国计生政策进入全面二孩时代。材料二: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与单独二孩相比,全面二孩是一个进步,但还远远不够。根据- 5 -中国的性别比和女婴存活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至少 2.2 个孩子才能达到更替水
16、平。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即使全国所有夫妇都生育 2 个孩子,生育率也只有 2.0,低于更替水平。何况,近年来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只有大约 1.8 个孩子。再加上有些夫妇虽然想生孩子,但患了不孕不育症(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 12.5%)而不能生,因此,即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的实际生育率仍然会远远低于更替水平。媒体调查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大家还是有很多担忧的。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最担心二孩的教育问题,21%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生育二孩后,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不能提供充分的保障,还有不少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养老金体制和就业难问题表示了担心但更
17、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67%)认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中,“两个孩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公众为不生二孩所选择的理由经过了“斤斤计较”的计算,但从人性和情感角度,他们大多数仍然认可二孩的价值;只是在现实面前,人性被迫让位于计算。因此,如何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让“想生”变成“敢生”,全面二孩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地。另外,从欧洲各国及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的生育政策来看,政府补贴鼓励生育也扭转不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大趋势。因此,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国家资源来进行管理,效率确实不高。要使人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转变思路,即不以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人口,不将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
18、管理和干预,而是使生孩子成为“家庭”的自主权利。材料三: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企业招收女员工,就有已婚已育优先考虑的潜规则。放开二孩政策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这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女性在职场中的相对弱势和待遇不公,造成女性就业中断和收入下降。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假,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生育保险可运行,并给予企业税费减免以补偿其因女员工产假而增加的成本,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防止个别企业可能出现的对生育二孩女职工的歧视和差别待遇。针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可生育二孩家庭生育意愿并没有得到明显扭转的状况,除加大对生育二孩的宣传力度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逐
19、步、适时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生育政策调整后,无人看孩儿、入托入学难等也是二孩家庭很快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提前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规划和配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3-6 岁)纳入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 岁),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以缓解二孩家庭的压力。另外,抚育二孩所增加的家庭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奖励之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实行税前扣除、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税等办法,增加生育二孩家庭的收入。总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20、才能把好事办好。- 6 -材料四:对全面放开二孩,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或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就固执地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认为用放开二孩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不可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给出数据: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 1.5 亿多户,按照 70%将生育两孩计算,未来有近一亿的孩子出生,且多数家庭会选择在四五年之内生二孩。这样的结果是,一年新增约 2500 万人口,原来还有每年 1600 万,这就是每年有 4000 多万人口出生。 “这比上世纪 60 年代出生率最高的时候每年出生 29
21、00 万还要多。这会导致人口到 2030 年后突破 15亿,而我国的人口战略目标是不超过 15 亿。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全面放开二孩虽有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但也必然意味着国家要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的环境承受能力、财务支出、公共福利体系都将面临挑战。而且,人口不足也不一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放眼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基本为负的不在少数,而靠人口去带动国家发展的情况屈指可数。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幼有所养,壮有所用,劳有所得,老有所依”,解除劳动力人群的后顾之忧,以激发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益,可能是比增加人口更有效的
22、途径。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国的生育政策,总体上呈现出的特点是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B.上个世纪 70 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C.上个世纪 80 年代,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全面严格执行一孩政策。D.进入新世纪,由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2013 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A.从材料一来看,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比例的调整,国家还会开放三孩政策。B.材料二
23、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全面二孩政策并不能解决人口实际出生率低的问题。C. 从材料三来看,由于长期以来女性就业方面存在“已婚已育优先考虑”的潜规则,致使很多可生育二孩的家庭打消了生育意愿。D.材料四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全面放开二孩可能导致人口激增,从而让社会不堪承受。E.对于现阶段我国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可能会产- 7 -生消极影响,但更多的是肯定的态度。9.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为了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 (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
24、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薛叔似,字象先,游太学,解褐国子录。初登对,论:“祖宗立国之初,除二税外,取民甚轻。自熙宁以来,赋日增而民困滋甚。 ”孝宗嘉纳,因曰:“朕在宫中如一僧。 ”叔似曰:“此非所望于陛下,当论功业如何。正使海内富庶如文、景,不过江左之文、景;法度修明如明、章,不过江左之明、章。陛下即位二十余年,国势未张,未免牵于苟安无事之说。 ”上默然。迁太常博士,上自除叔似左补阙。叔似论事,遂劾首相王淮去位。属金主殂,叔似奏:“规模果定,则乘五单于争立之机;规模不存,则恐成五胡迭起之势。 ”光宗受禅,时传金使入界使名未正,叔似奏:“自寿皇一正匹敌之礼,金人常有南顾之虞,使名未正而遽受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新泰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学期 12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