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铜陵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第一次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最重要的全德之称,奠定了“仁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该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2、董仲舒将阴阳二气作为沟通天人的中介,同时涵盖自然现象与人事规则,并赋予道德上的涵义。董仲舒这一理论的最主要出发点是A.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B.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C.传承中华文化 D.致力于建立一个文官政府3、在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中, “天”曾经历了由
2、“神”到“理”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思想因素是A.自然科学的发展 B.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C.佛道思想的冲击与融合 D.封建经济的发展4、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的这一主张A.否定君主专制 B.主张以民主代替君主C.反对君主制度 D.致力于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5、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是清初文化大家王夫之自题画像的中堂联。其上联表明王夫之在学术思想上A.奉先秦儒家经典为圭臬 B.恪守孔孟对儒家经典的解释C.缺乏历史责任感 D. 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勇于创新6、 “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达到兴盛,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变为儒释道
3、互动的三元结构。 ”这一转变发生于中国哪一时期?A.两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7、宋朝雕塑艺术的塑造对象从高不可攀的佛变为具有“现世得福”的菩萨(指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 、罗汉和一些侍女、供养人等。这说明宋代雕塑艺术的发展A.具有世俗化倾向增强的特点 B.远远落后于隋唐时期- 2 -C.体现了佛教的社会影响力下降 D.受理学思想影响大8、宋代的士大夫认为诗、书、画应该融会贯通,他们主张把诗歌、书法中书写不尽的情思通过画面呈现出来,以借物抒情、托物寓兴。这表明在宋代的绘画发展中A.成熟的中国画理论开始出现 B.形似是衡量当时绘画 作品好坏的标准C
4、.唐人的青山绿水重新得到重视 D.写意画开始兴起9、宋代民间“尚讼”之风盛行。统治者认为“市井小民、乡村百姓,本无好讼之心,皆是奸猾之徒教唆所至” , “皆是把持人操纵讼柄,使讼者欲去不得去,欲休不得休” , “尚讼”之风不利于社会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奸猾之人是“尚讼”之风的根源 B.统治者的看法受儒家思想影响C.“尚讼”之风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尚讼”之风不利于社会文明的提高10、明代后期小说金瓶梅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借以描摹现实社会的世态人情,虽以北宋末年为背景,但带有明代后期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明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A.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社会兴起 B.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社会发达C.
5、疆域空前广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D. 数百年动乱后形成大一统,文化上兼收并蓄11、南开大学陈洪教授评说某部“奇书”说:它是“第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人(三教合一)宗教观念的长篇小说” ,同时也是最浅显、最费解、最滑稽、最严肃的文学经典。该“奇书”是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12、福建巡抚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 (1849 年成书)代表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最高水平。尽管他已知道中国实际位于何处,但仍在书中说中国居于“万方仰之如辰极”的地位,并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由亚细亚图之后调整置于卷首。这说明徐继畲A.天朝观念根深蒂固 B.屈从传统的社会观念C.国家主权观念浓厚 D.主张发
6、展资本主义13、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 。梁启超在此评价的是下列哪一部地理学著作的重要意义?A.坤舆万国全图 B.瀛环志略C.四洲志 D.海国图志14、1844 年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处理“五口”中外交涉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一开始由两- 3 -广总督兼任,1859 年起改为由江苏巡抚或两江总督兼任。导致五口通商大臣兼任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 B.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C.外贸中心的转移 D.洋务运动的推动1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不得不同意外国使节常驻北京,但清政府迟迟不愿派中国使节驻外,对外国提出的中国派遣驻外使节的要求、建议,总理衙门的回答
7、总是否定。这说明A.清政府仍不愿放弃夷夏之辨 B.华夏中心论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洋务派积极推动外交近代化 D.总理衙门是专业高效的外交机构16、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言论与观点,与辛亥前启蒙者的思想如出一辙,别无二致。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遵循中国的历史传统 B.在思想史上与前迥然不同C.是此前思想的简单再循环 D.其思想并非无源之水17、陈独秀在答胡适之的信中说“承示文学革命八事,除五八二项,其余六事,仆无不合十赞叹,以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 ”这说明在文学革命过程中A.陈独秀与胡适针锋相对 B.胡适首倡文学革命C.改良与革命的分野十分明确 D.陈独秀与胡适的观点存在根本分歧18、晚清西
8、学东渐围绕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等主题展开。下列体现西学东渐的报刊围绕“民主革命”主题的是A. B. C. D. 19、人们对于“洋货”从视为“奇技淫巧”的鄙视与敌视,到领悟其“利源”与“利权”的觉醒,直至“国货”意识萌发所蕴含的民族利益与国民权利的觉醒。据此,洋货在近代中国的流通A.推动了思想的启蒙 B.促进了各派政治力量的团结C.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D.完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20、1904 年,孙中山在驳保皇报书中说:“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A.中体西用 B. 强权政治也需守法- 4 -C.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 D.由
9、开明专制向民主共和过渡21、下列目录出自毛泽东哪一部著作?第一节 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七节 从六亿人口出发第二节 关于肃清反革命分子 第八节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第三节 关于农业合作化 第九节 关于如何处理罢工、罢课等事件第四节 关于工商业的改造 第十节 乱子是坏事还是好事?第五节 关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第十一节 少数民族问题第六节 关于节约 第十二节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A.矛盾论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十大关系 D. 论人民民主专政22、王建朗在解说抗日战争对中国内政影响时说:“抗战已经为此后的政局变化做好了思想观念和舆论上的准备,抗日战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铜陵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