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零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零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零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2019 届高中毕业班零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菠菜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菠菜叶下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B. 新鲜的菠菜叶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C. 菠菜叶上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 菠菜叶中还原性糖的含量高,可用于还原性糖的检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解题要点是识记各种实验的目和原理。A观察线粒体时需要对细胞进行染色,而菠菜叶下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对染色结果有影响,A 错误;B新鲜的菠菜叶中各种色素含量较多,可用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B 正确;C菠菜
2、叶上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C 错误;D菠菜叶肉细胞中含有色素,对还原糖鉴定中的显色反应有影响,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生物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应注意问题:对有显色反应的实验材料,应选择材料本身无色或浅色,以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应选择能进行有丝分裂的部位,如根尖、芽尖等分生组织;2.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肽键,2 表示中心碳原子,3 的种类有 20 种B. 若该图为一段 R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核糖,
3、2 表示磷酸基团,3 的种类有 4 种C.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 D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磷酸基团,2 表示脱氧核糖,3 的种类有D.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2 -【答案】B【解析】如果表示肽链,1 是中心碳原子,3 是 R 基,2 应是肽键,A 错误;如果表示 RNA1 表示核糖,2 是磷酸基团,3 是含氮碱基有 4 种,B 正确;如果表示单链 DNA1 应表示脱氧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 表示含氮碱基有 4 种,C 错误;如果表示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但连接方式不同,D 错误;答案是 B。【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3.下
4、列关于化合物在细胞中存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不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物质B. 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和蔗糖的载体蛋白C. 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存在染色体D.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核的结构、原核细胞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不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物质,A 正确;动物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在
5、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蔗糖是二糖,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所以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不存在转运蔗糖的载体蛋白,B 错误;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存在染色体,但染色体属于细胞结构,不属于化合物,C 错误;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染色体) ,D 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因忽略了题意信息“关于化合物”而导致对 C 选项的误判。知道染色体属于细胞结构的范畴是判断该选项的关键。4. 疟原虫可以寄生在红细胞内,使人患疟疾,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疟疾,应取血样放在什么溶液中制片检查( )A. 09%的盐水 B. 清水C. 浓盐水 D. 01%葡萄糖溶液【答案】B- 3
6、 -【解析】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不易检查,因此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疟疾,应取血样放在清水中,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疟原虫,B 项正确,A、C、D 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取血样直接制片检查不易观察到,因此需用溶液处理使红细胞吸水涨破。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5.某多肽分子式是 C21Hx0yN4S2(无二硫键)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某几种作原料合成的:亮氨酸(C 6H13N02) 、天门冬氨酸(C 4H7N04) 、苯丙氨酸(C 9H11N02) 、丙氨酸(C 3H7N02) 、半胱氨酸(C 3
7、H7N02S) 。以下对该多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有 3 个肽键 B. 水解后得到 4 种氨基酸C. 含有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分别为 5 和 32 D. 只有 1 个羧基【答案】B【解析】A、该多肽链是由 4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含有 3 个肽键,A 正确;B、该多肽链含有 4 个氨基酸,其中有 2 个是半胱氨酸(C 3H7NO2S) ,因此最多含有 3 种氨基酸,B 错误;C、由多肽分子式中 N4,且列举的氨基酸中都只含 1 个 N 原子,所以该多肽由 4 个氨基酸合成;包括 2 个半胱氨酸(C 3H7O2NS) ,另外两个氨基酸是苯丙氨酸(C 9H11O2N)和亮氨酸;(C 6H
8、13O2N)四个氨基酸脱去 3 分子水,因此含有的 O 是 24-3=5,H 是 72+11+13-32=32,C 正确;D、该肽链是由 2 个半胱氨酸(C 3H7O2NS) 、苯丙氨酸(C 9H11O2N)和亮氨酸(C 6H13O2N)形成的一条肽链,因此只有 1 个羧基,D 正确。6.19 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观察植物的结构,得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结构。之后,施旺将这一结论推广到动物细胞,并提出“细胞是生命的最基本单位”这一概念,由此创立了细胞学说。再之后,魏尔肖提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己经存在的细胞”理论,从而完善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A. 是通过观察和分离细胞结构后创立的B. 是由施
9、莱登和施旺两人创立并完善的C. 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4 -D. 使动物和植物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答案】D【解析】细胞学说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结构后创立的,但是并没有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和分离细胞,A错误;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是多位科学家共同研究的结晶,主要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B 错误;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C 错误;细胞学说使动物和植物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D 正确。7.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分子可不同程度的镶嵌在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B.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 卵细胞
10、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 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分泌蛋白的分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 正确;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方式没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B 正确;卵细胞体积较大,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错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
11、血糖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涉及到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D 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 B 选项的判断。分析判断的关键在于知道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依靠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而实现信息传递,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的。8.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5 -A. 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 与 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数量较多,数目较多D. RNA 主要是通过从细胞核
12、到达细胞质的【答案】C【解析】是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 正确;是核仁,与 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 正确;是核孔,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量较多,为染色质,细胞中的染色质数目不会因蛋白质合成旺盛而发生改变,C 错误;RNA 主要是通过所示的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D 正确。 9.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都需要用蒸馏水制作装片,保持活细胞状态B. 都需要用盐酸处理,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 都需要用健那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 都需要用酒精漂洗洗去浮色,便于观察【答案】C【解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蒸
13、馏水制作装片,但人口腔上皮细胞用蒸馏水处理,会出现吸水涨破的现象,因此人口腔上皮细胞需要用生理盐水处理,A 错误。观察线粒体需要保持活细胞的状态,如加入盐酸,会使细胞死亡,B 错误。健那绿能够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此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到健那绿进行染色,C 正确。观察线粒体,不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D错误。10.耐盐植物柽柳在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研究发现这类植物能积累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并使细胞液中的无机盐离子浓度高于土壤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 -A. 柽柳积累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被动运输B. 柽柳的耐盐性是由它的遗传物质决定的C. 柽柳积累无机盐离子不利于根细胞吸收水分D. 在冬季气温低时,
14、柽柳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不变【答案】B【解析】柽柳可逆浓度吸收无机盐离子,使细胞液中的无机盐离子浓度高于土壤溶液,由此可判断柽柳积累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 项错误;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来说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B 项正确;柽柳积累无机盐离子可增大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有利于根细胞吸收水分,C 项错误;冬季气温低时,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的能量减少,柽柳吸收无机盐减少,D 项错误。11.酶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TP 合成酶均位于生物膜上B. 高温、低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酶变性失活C. 在研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要先保温后混合D. 酶的合成都要经过核糖
15、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协同配合【答案】C【解析】ATP 合成酶不都位于生物膜上,例如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都有 ATP 合成,这些 ATP 酶都不在生物膜上,A 项错误;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故 B 项错误;在研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要先不同的温度下将酶和底物分别保温,然后再在相应温度下将相同温度的酶和底物混合,C 项正确;有些在细胞外起作用的属于蛋白质类的酶(如消化酶)的合成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协同配合,而有些酶(
16、如属于 RNA 类的酶)的合成则不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协同配合,D 项错误。12. 下图曲线表示物质 A 生成物质 P 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7 -A. bc 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 A 生成物质 P 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B. ad 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的条件下,使物质 A 生成物质 P 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C. 若物质 A 与物质 P 之间转化的反应为可逆反应,酶可同样地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D.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 b 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c 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
17、下,使物质 A 生成物质 P 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A 正确;B、ac 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 A 生成物质 P 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B 错误;C、若物质 A 与物质 P 之间转化的反应为可逆反应,酶可同样地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D、由于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所以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 b 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 正确故选:B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13.下列关于 ATP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TP 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相同B. 1molATP 完全氧化时释放 2870kJ 的能量C. ATP 既可以储存能量,又可以作为生命活动
18、的直能源物质D. 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答案】C【解析】【分析】- 8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 ATP 的功能及其形成途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ATP 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不完全相同,植物体内的 ATP 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体内的 ATP 来源于呼吸作用,A 错误;1mol 葡萄糖完全氧化时释放 2870kJ的能量,B 错误;ATP 的高能磷酸键中贮存有大量的能量,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可见,ATP 既可以储存能量,又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直能源物质,C 正确;ATP
19、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其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以转化为热能,也可以用于生物的发光,即转化为光能,D 错误。【点睛】熟记并理解 ATP 的形成途径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 a 代表麦芽糖酶B. 限制 fg 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 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 5,f 点都将下移D. 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
20、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影响酶的条件及还原性糖的颜色鉴定等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题图中信息的分析。A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 a 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 a 和反应底物 b 专一性结合使 b 分解为 c 和 d,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 正确;B从图乙可以看出,E-F 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但限制 E-F 段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量,B 错误;- 9 -C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 5 ,酶
21、的活性都会下降,F 点都将下移,C 正确;D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易错点是:1.有关酶的特性: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2.对坐标图的分析:先看横、纵坐标,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看曲线变化与横坐标间的联系,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代表因变量
22、。15.在下图所示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 “”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 ATP 的化学组成、DNA 和 RNA 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是 ATP, “”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是 DNA 分子片段, “”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 RNA 分子片段, “”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ATP, “”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苷;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苷。综上分析, “
23、”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和,C 正确,A、B、D 均错误。【点睛】理清 ATP 的化学组成、DNA 和 RNA 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等相关知识,据此明辨所示化合物的名称,进而准确判断各化合物中的“”中所对应部分的含义,找出正确的答案组合。- 10 -16.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内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该实验不能以有无 C0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B. 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 乙和甲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
24、用类型D. 乙为甲的空白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 CO2,所以该实验不能以有无 CO2 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故 A 正确;由于配制的葡萄糖溶液中可能有杂菌,所以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故 B 正确;由于乙装置中用石蜡进行密封,形成无氧环境,所以乙和甲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型,故 C 正确;乙和甲都是实验组,相互形成对照,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故 D 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第七 中学 2019 届高三 生物 模拟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