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八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doc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八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八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题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型 新课教学目的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结合材料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3、通过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资料,理解“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4、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5、通过比较和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变化的本质,理解这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 1 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教学环节 说明 备注新课预习阅读导语部分,思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可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鸦片战争到民国成立 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民国成立到新中国成立 焕然一新,但受政治生活严重影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互联网影响深远新课导入结合 PPT 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中国的传统服装教学内容 课程讲授一、服饰(一)阅读第一目,思考:1、19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变化?2、服饰有何 的作用?
3、3、说说服饰变化的特点或趋势。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服装变化呈现出哪些阶段性特征?2有哪些主要样式?为什么?(二)讲解1、点拔: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共和国建立改革开放。2、作用:服饰除了防寒保暖、遮羞、装饰美观的作用之外,还有时代特征。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服饰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是身份的标志。3、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4、表现: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图片寻找)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第二个阶段1949 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
4、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从封闭走向开放。二、饮食(一)阅读第二目,思考:1、四大菜系:鲁、粤、川、淮扬菜2、西餐:(1)传入 (2)区别3、影响三、住宅(一)阅读第三目,思考:1、中国居民住房有什么特点?近代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住房的演进过程。中国典型的建筑是什么?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的特点吗?3、分析演进的特点。(二)讲解1、特点:城乡之间、贫富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历史 学期 第八 物质生活 社会 习俗 变迁 教学 设计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