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和调整第32讲(加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和调整第32讲(加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和调整第32讲(加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32讲 (加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1 (加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 1.(2018年1月金华十校期末)下图为20世纪苏俄(联)在某一时期发行的一份海报。海报的内容为:“粉碎波兰的进攻。”对该海报反映的战争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正义战争 B.伙同德国瓜分波兰的侵略战争 C.抵制德国法西斯入侵的自卫战争 D.解放波兰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解析 由材料“20世纪苏俄(联)”、“粉碎波兰的进攻”可知为1920年波兰军队入侵苏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巩固政权进行的正义战争,故A项正确;战争为正义战争而非瓜分波兰的侵略战争,故B项错误;抵制的是波
2、兰军队而非德国法西斯,故C项错误;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2.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解析 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表明农业措施严格执行,故A项错误;“背口袋的人”从事黑
3、市粮食交易,表明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苏俄战争的需要,故C项错误;苏俄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与材料的内容反映“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点2 (加试)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 3.(2017年9月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模拟)1920 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 )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
4、献最大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解析 从材料“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可知,农民对政府政策不满,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实际是农民无偿交粮食给国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年国内战争的余粮收集制对农民剥夺最大,但不能反映出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故C项错误;粮食税出现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4.1921年,列宁指出:“商品交换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还是要求)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材料表明当时的苏俄( )A.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大力提倡
5、发展私人贸易C.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D.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 根据材料“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得出该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A项错误;材料是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阶段,根据所学该阶段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公有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得出商品交换不符合市场规律,逐步恢复了市场和货币关系,说明战时共产主义取消市场贸易存在问题,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说明苏俄政府已经承认了商品
6、交易的作用,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和纠正,故D项错误。 答案 C,5.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这些措施( )A.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B.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便利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解析 材料“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不会冲击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通过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当时已经放弃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
7、策仍然坚持公有制主导地位,是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经济,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点3 (加试)“斯大林模式”(c) 6.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 )A.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B.经济政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C.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苏联民众,解析 材料中的饮酒与俄罗斯农民的道德水平提升无关,故A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历经了
8、新经济政策到农业集体化政策,生产的粮食农民可以支配的非常少,无法手工酿酒,故B项正确;法西斯侵略苏联是在1941年6月后,故C项错误;经济大萧条没有波及苏联,故D项错误。 答案 B,7.(2018年1月台州高三期末)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 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 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A. B. C. D.,解析 1931年是资本主义
9、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在这一时期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国外引进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先进人才,可知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故正确;西方国家为苏联工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不是支持苏联的工业化,故错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时期是斯大林模式时期,不再实施新经济政策,故错误;从材料可知,学习西方技术为苏联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考点4 (加试)戈尔巴乔夫改革(c) 8.1993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专题 十四 现代 世界经济 模式 创新 调整 32 加试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