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9.2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帝国主义和_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国民政府,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 (2)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_ _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_ 奠定了初步基础。,农业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长
2、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业化,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内容 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_政策。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 (3)意义:标志着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赎买,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成功的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内容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3、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先进的工业国,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地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多快好省,(2)“大跃进”: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 _,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_”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4)“_”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高速度,一大二公,文化大革命,3政策调整 (1)1
4、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_” 的八字方针。 (2)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3)1975年邓小平提出_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全面整顿,特别提醒 1对“过渡时期”的理解 (1)从时间看,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2)从目标看,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3)从性质看,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一五”计划完成完成工业化 “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3图示法理解三大改造的实
5、质,4图示法理解“一化”与“三改造”之间的关系,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辨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反映生产关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2)“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史链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要语必背 1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21
6、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4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式,体现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5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6“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背离
7、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7“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才是系统地纠正“左”倾错误。,要点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原因史料探究史料一 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427.4亿元。其中工业的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694项项目中,内地分布472项,东北分布222项。,史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
8、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史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史料四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探究】 (1)依据史料一说明“一五”时期我国工业投资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三
9、、四,分析“一五”计划特点和形成原因。,【信息解读】 注意抓住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史料一中的数字信息表明,在“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中,以重工业最高,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东北地区投资比例较大;史料二信息表明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史料三信息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需要。史料四信息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习苏联的经验。,【提示】 (1)投资领域,重工业多轻工业少(或答优先发展重工业);投资地域,东北地区多。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真题典例(2017全国卷T41)(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0、题。 材料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等是其特点
11、。对意义的回答,可以从奠定了矿业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家“一五”计划的完成等角度回答。,【答案】 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纳拓展 1“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 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第九 单元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2926 经济建设 发展 曲折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