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3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5 杜甫诗三首,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时被叛军俘获,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此草堂世称浣花草堂。他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有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本课所选的三首诗歌,都是杜甫晚年的作品。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
2、朝仍然面临着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其时,诗人客居四川夔州,在秋风萧瑟的傍晚,目睹满地枫叶、遮天阴云,忧国思家之情涌上笔端,写成秋兴八首。,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咏怀古迹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杜甫深感其人其事,写了五首咏怀古迹的诗,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本诗是第三首,吟咏的是王昭君。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值此节日,诗人独
3、登高台,举目临眺,百感交集。于是,写就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三年后,诗人病死于湘江中的一条船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盛唐。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分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理解多义,资源
4、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辨明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区别古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五、积累名句,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二、说说文章主旨 秋兴八首(其一)借秋天的景物抒怀,诗人用
5、巫山巫峡的阴沉萧森来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诗中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 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着重表现了昭君的千古之怨,而昭君之怨,主要包含的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而这正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和乡土的最深厚的感情。诗人在咏叹昭君之怨的同时,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登高前四句写秋景,烘托诗人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了解秋兴八首(其
6、一)的内容与情感 1.秋兴八首(其一)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写了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这些景物表现了秋的肃杀、人的忧伤与孤独。,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秋兴八首(其一)是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请根据表格提示填写。参考答案:总写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 承首联写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 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想到“故园” 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这首诗意境恢宏,气势磅礴。诗人是如何借用宏大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体现自身漂泊和国势飘摇的忧思之情的? 参考答
7、案:诗人抓住景物特点,融入自己的情感,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暗淡,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也象征了国势的危急。,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形象和情感 1.咏怀古迹(其三)各联写了哪些内容?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从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叙述昭君遭遇 写千年来琵琶的幽怨声 2.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王昭君形象? 参考答案:离别父母,远嫁异域,面对不公命运有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去承担,性格坚强隐忍。,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有人说,这首咏怀
8、诗是杜甫借王昭君的身世和遭遇感慨自身的命运和处境。那么,昭君和杜甫有哪些相似点?参考答案: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三】赏析登高的意境和情感 1.登高的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营造了一种苍凉、悲怆的意境。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意蕴? 参考答案:落木无边,萧萧下生命之短暂;长江不尽,滚滚来时间之永恒。面对无边落木,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
9、而看到眼前滚滚不尽的长江,诗人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请尝试写出你对这八层意思的理解。参考答案:地之远也 时之凄惨也 羁旅也 久旅也 暮齿也 衰疾也 高迥处也 无亲朋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诗歌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蕴含了哪两个方面的深层意蕴?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国事艰难,壮志难酬。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自己已经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人生潦倒,消愁无途。诗人孤苦无依,满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杜甫 诗三首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