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蜀道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蜀道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蜀道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单元,4 蜀道难,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约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年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
2、指所有“西游”之人。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作者政治预见的正确。 三、相关常识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蜀中山名)之阻。”以此为题的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和行旅的辛苦的。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分清通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理解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明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
3、,(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翻译: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翻译:从那时以来到现在四万八千年,(蜀国)不与秦国交往。 句式特点:省略句 (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翻译:又听到子规在月夜中啼叫,在空山中发愁。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4)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翻译:蜀道是这样艰险,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五、明察句式,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积累名句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李白蜀道难中“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5)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二、说说文章主旨 蜀道难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
5、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清行文思路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参考答案: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之辞;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的来由。 2.诗篇用“噫吁嚱,危乎高哉” 开头,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中“噫吁嚱”“乎”“哉”这些惊叹词的连续使用,表现了诗人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诗人赞美蜀地山川的奇险壮丽,为什么要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写起? 参考答案:诗人把读者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空,
6、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激发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诗歌共三节,每节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各是什么?参考答案: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 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 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述剑阁险要,想凶险景象 感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5.体现全诗抒情脉络的诗句是哪句?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体现了全诗的抒情脉络,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地之重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知识窗 李白善于运用浪漫主义手
7、法抒发豪情,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巧妙地运用修辞和反问句式;语言豪放雄奇,直抒胸臆。,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秦蜀之间崇山峻岭、千里不绝、不可逾越的特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两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衬托。从侧面烘托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山高得连黄鹤都飞不过去,猿猱也愁于攀援,人自然难行。,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
8、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是如何把“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写出了“情”,作者巧妙地把“景”与“情”融合在一起。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愁空山”一句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4.诗的第二节以对“君”的劝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开始,到对“君”的质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是作者在正面描写之后的侧面描写,用“劝阻”“质问”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
9、侧面烘托了蜀地地貌的奇特凶险。,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生动感人? 提示:要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作者善于想象、联想的写作特点以及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如何展开想象与联想 技法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和联想是写作的一对翅膀,合理使用,能增加文章飘逸浪漫的色彩。李白的蜀道难就是充分展开了想象与联想的范例。展开想象与联想,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寻找相关点,激活思路。要善于发现不同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相关点,以激活思路。如诗人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蜀道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