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长亭送别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长亭送别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长亭送别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执子之手 长亭送别,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文】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领悟】一个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 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文】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领悟】防患未然比什么都重要。,国学讲堂,导入阅读,送 别 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
2、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 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赏读:此曲借用“长亭、古道”等古典意象,刻画出了“长亭古道”离人分别的情景。“夕阳”“晚风”点明离别之时,渲染一种悲凉氛围,而“柳笛”,古来就有“赠柳惜别”之意,而着一“残”字,则更突显别情的凄苦。上片写景叙事,下片点明分别之意,人生欢聚少而别离多,可谓“自古多情伤离别”。,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字实甫,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大约和关汉卿同时代,作杂剧10多种,现存丽春堂破窑
3、记和西厢记三种。他的作品大都以青年女子与封建礼教作斗争为题材,曲词优美,抒情性强。西厢记是其代表作。,王实甫生活的时代,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元代,统治者将人分为十阶,知识分子处于仅仅优于乞丐的卑贱地位。西厢记就是产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时代的伟大作品。它通过崔莺莺与张生这对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美好生活的主题而形象地表现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2.背景解读,(1)元杂剧 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表演一个完整的故
4、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戏剧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等。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外旦、小旦等。净:即丑角,包括“大花脸”和“小花脸”。“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粗暴勇猛的人物;“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之外的演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3.古代文化知识,剧本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主要是唱词,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
5、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就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又分以下四种:对白、独白、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2)本文出现的典故 长亭:古代驿站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司马青衫:唐代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
6、行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便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人。 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鱼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谎称汉天子打猎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等,来指代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二、基础积累,答案:却,同“恰”,才,刚刚,答案:(1)稀疏 疏远 陈述,2.一词多义,答案:(2)拿 把 率领 将要 扶持 请 和
7、、跟,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南 (2)使动用法,使松动,使消瘦 (3)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答案:(1)停止,结束 (2)争取,博取,答案:(3)眼下、眼前 (4)留意,5.名句默写 (1)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比比皆是。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开头几句“ ,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肃杀的景象。 (2)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描绘了这样一幅秋天景象的图画:“ , ,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2)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3)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写出了清秋之夜的静谧。,答案:(3)明月
8、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局部揣摩 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碧云天,黄花地总是离人泪”是历来公认的写景名句,此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心情方面有什么作用呢?,参考答案:此处以乐景写哀情。曲中的一个“晓”字告诉我们长亭送别是从早晨开始的。碧云天,黄花地,雁南飞,霜林醉正是崔莺莺刚刚走出家门看到的长亭路上的景色。坐在车里,看到这大好秋光,莺莺无限惆怅。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美景从此都不会属于她。那南飞的大雁,是要回到自己温暖的家的,而自己的家呢?那是一个没有自由、讲求门第、热衷功名的深宅府第。况且此时又
9、客居途中,张生到京城赶考,即将分离。由此,在她的眼中,那枫林自然就洒满了离人的红泪。这幅画面,色彩热烈,热烈的色彩下,一对儿恋人踯躅于即将分手的路上。自然景境与人物心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以美的意境营造悲的气氛。,参考答案:,2.【对应考点: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曲词中莺莺的心理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作者又是如何细腻而生动地表现的?请分析讨论。,3.【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一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参考答案:【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正宫】【端正好】中的景象
10、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之情。“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进一步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这情景本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刺痛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爱人,莺莺的心情可想而知。“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衬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
11、,生动地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4.【对应考点: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形象】课文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文中有四处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1)“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2)“朝天子”: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3)科白:“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4)“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西厢记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还乡,莺莺“金冠霞帔”,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代流行的金圣叹批点本砍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专题 此情 可待成 追忆 长亭 送别 课件 苏教版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