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目标】 (1)通过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影响,体会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辩证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2)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适应时代潮流和我国国情的正确决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
2、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2)政治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知识梳理,实事求是,经济建设,
3、4.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成为实行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 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1978年,安徽、四川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基层政权组织的调整: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改革开放,家庭承包经营,人民公社,(2)意义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农村经济体制
4、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措施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 ,简政放权,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经济共同发展。,政企分开,多种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
5、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并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按劳分配,苏联解体,(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
6、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 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公有制,【概念解读】 1.计划经济体制:就是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且几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排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资源首先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根据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逐级向下分配,最终跟着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配到各个企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
7、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附栏,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经济体制变革。它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和包产到户、到组或包干到户、到组的形式(这也是责任制的特征),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8、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巧思妙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走出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都未改变公有制的主导地位;都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特别提示】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从本国国情(主要依据中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出发,来发展
9、社会主义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其市场经济也是以所有制为基础的;而中国社会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其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两者的性质不同,内涵也不同。,【课堂小结】,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10、) 材料二 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解读】 第(1)问,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 “促进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并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注意角度为“农业与市场关系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四 单元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12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5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