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两小儿辩日》教案鄂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两小儿辩日》教案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两小儿辩日》教案鄂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背诵。2.积累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3.体会古人探索自然的愿望,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和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道理。二、教学重点:1.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背诵。2.积累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三、教学难点体会古人探索自然的愿望,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和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道理。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对于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大家回忆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
2、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对,大家知道吗?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故事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看看写了大思想家孔子和两个小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呢?2.文学常识简介(1)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列子共 8 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读来妙趣横生,具有很
3、高的文学价值。(2)作品人物: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孔子多才多艺,知识渊博,人们称他为无所不知的圣人。3.生字词讲解,诵读课文(1)生字词讲解(结合导学案)辩斗( ) 盘盂( ) 沧沧凉凉( )孰 为 汝 多 知 乎( )( )( )( )(2)根据节奏的划分,注意语调语气,诵读课文:A. 全班齐读一遍;B.分角色朗读:1、2 组读一小儿,3、4 组读另一小儿,老师读其他部分。(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在课本上标清楚停顿,注意朗读时
4、要读出小孩子争辩时激烈的语气,特别注意两处表达自己观点的反问句要读出强烈的反问语气)4.结合导学案检查预习,学生自主交流。2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或向老师提问的方式,对预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在组内把一些疑难的文言词语解决。5.学生展示预习成果,通过对答案的方式进行文言词语串讲和课文翻译:(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 其 故。【注释】东游:向东游历;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辩斗:辩论,争论。 其:他们。 故: 原因,缘故。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孔子)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作状,到东方。(2)一儿
5、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注释】以:以为,认为。 始:刚刚 去:距离。 日中:中午时太阳似在天空中央,所以说“日中”。 【翻译】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文言现象】省略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古今异义:去:(古)距离;(今义):离开所在地到别处。(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注释】初:刚刚。 【翻译】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文言现象】省略句:一儿以日初出(去人)远,而日中时(去人)近也。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19 小儿 教案 鄂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