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时空坐标_单元概览_时期1840年至20世纪初20世纪初至1949年 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 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整体感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初步发展;水运、铁路、公路、民航相继出现;清朝晚期,近代报刊业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全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摧残;社会习俗有较大变化,交通事业有了一定发展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中
2、国的社会生活受苏联影响明显有成功的探索,如1956年中共八大和1960年的“八字”方针;也有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生活节俭,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大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生活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巨大变化主旨归纳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促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考点1 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3、对应学生用书第137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2(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表现(1)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2)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在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3影响(1)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图解历史自然经济的解体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主要活动(19世纪6090年代)类别 旗号 表现军事工业 “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4、(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民用工业 “求富” 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筹划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培养人才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4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瓦解作用。易误辨析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
5、步发展1产生(1)条件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2)产生3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3)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2初步发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表现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概念阐释
6、实业救国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在19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张謇为代表,盛行于20世纪初。该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
7、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史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史料解读4(1)史料一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注意变化的时间“鸦片战争后”。关键信息说明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当时中国的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品种不断增加;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2)史料二反映了西
8、方近代工业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解读史料时注意第一句话的引领作用。关键信息说明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归纳该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特点。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特点: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品种不断增加;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问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依照这一思路,应如何分析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示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
9、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史论归纳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生产模式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经济结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表现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实质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评价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洋务运动史料一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
10、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 5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辆列车。历史教学2005年第二期史料三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
11、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旧轨”指封建制度,“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对封建制度的冲击。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有机结合。(2)史料二关键信息“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3)史料三中“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说明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说明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史料运用
12、(1)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在客观上又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 主观动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提示 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史论归纳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作用(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
13、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应用对点强化训练61(2017济宁高三模拟)据齐民四术记载,1845年英国输入中国棉布达300多万匹,以致存货山积,不得不大幅度贬价销售,使松江、太仓一带“洋布大行,价当梭布三
14、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自然经济依然根深蒂固B中国已形成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C列强已经全面打开中国市场D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D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走向解体,不是根深蒂固,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洋货大量涌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并未说出现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故B项错误;当时列强主要是向中国倾销商品,并未全面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可知,传统的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故D项正确。2(2017珠海高三质检)下面是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
15、口数据表丝(单位:万斤) 茶(单位:包)1843年 1300 10001855年 8400 56000上表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日渐占据优势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D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B 材料没有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数据的比较信息,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大幅度增加,这说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故C项错误;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3(2017湖北高三联考)“
16、20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许多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使他们在外国垄断势力的压迫下,不但得以坚持下来,甚至还能有一些发展。”材料主要表明( )A近代中国航运业因受到外国势力压迫难以发展B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与近代爱国思潮紧密相关C民办轮船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D民办轮船企业成为近代中国航运业的主导力量B 根据材料“20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可知,中国航运业发展较快,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可知,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
17、与爱国思潮紧密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民族企业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故C项7错误;在近代中国主导航运的力量中,外国占了很大部分,故D项错误。4(2017日照高三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 ) 【导学号:02990069】A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B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C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D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D 材料中反映的是政府对民族企业的压制,不是管理不善,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中国企业船只悬挂外国国旗,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中外商
18、人的勾结,故C项错误;材料中“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说明当时我国民族工业的利益得不到合法保护,所以只能借助外国的名号,故D项正确。考点2 内外交困下的生存竞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40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新建厂矿、资本增加,发展
19、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2)实业家:张謇(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二、较快发展(19271936年)1原因(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基本统一。(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表现:很多工业部门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3影响: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教材补遗_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1)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统税,是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捐,改变
20、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国民政府还实行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8(2)控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的钞票和公债。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3)改革币制。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
21、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蒋介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做了简要解释。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三、日益萎缩(19371945年)1原因:日军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2表现(1)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日军所毁或吞并。 (2)国统区:国民党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膨胀,民
22、族资本日益萎缩。四、陷入绝境(19461949年)1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轻巧识记 数字法记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五个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的春天;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地位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23、9史料一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行业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数量(家) 82 70 53 28 60 20 73资本额(万元) 1 332.1 556.9 786.8 130 3 813.8 352.1 2 27
24、2.9摘编自杜 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史料二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1901年到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解读时注意“而”“其中”等词语的使用。解读表格材料的基本方法是比较,通过前后上下全方位的比较,可以找出有效的信息。19011911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近代民族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现代 中国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变迁 17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变动 民族 资本主义 曲折 发展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