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采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采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4课《采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 课采薇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2 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研习文本,培养学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比较与氓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依据新课标,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因此,在学习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2一、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
3、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 诗经介绍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诗 ,汉代奉为经典,乃称诗经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 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诗经的 305 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大体上说, 风是民间乐歌, 雅是宫廷乐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 风的绝大
4、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 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5、“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 ”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 诗经中的“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3辞”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 ,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二、文本细读1学生诵读、翻译。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单元 课采薇 教案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