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板块整合(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学案.doc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板块整合(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板块整合(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学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板块整合(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阶段一 世界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特征归纳20 世纪上半期(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的典型特征。(1)政治上: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2)经济上: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最终确立斯大林模式;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3)思想艺术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命题链接视角 1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1)从政治上看,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美国三权分立和制衡体制经历了一个从以国会为中心到以总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权力不断扩充,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2)从经济上看,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产生重要影响。(3)从思想上看,国家
3、干预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的救济思想,制定社会保障法,还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视角 2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从政治上看,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2)从经济上看,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2如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等。(3)从思想上看,斯大林模式下,缺乏民主传统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农
4、民的小农意识浓厚,不利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视角 3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理解 20 世纪现代主义的特征(1)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加强,无产阶级遭受压迫和剥削,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从经济上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经济危机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瘟疫疾病等问题凸显。(3)从思想上看,现代主义的特点是象征性、表现性、抽象性。人们在荒诞、毫无意义的现代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通过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来体现这种精神危机。创新演练1俄罗斯学者麦德维杰夫认为,20 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各
5、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能弥补,是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麦德维杰夫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的俄国根本行不通C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D俄国没有找到一条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析 根据材料“是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可知,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即没找到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故 D 项正确。答案 D2有这么一类艺术家:普遍厌倦高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
6、间的联系。这类艺术家( )A主张回归古代,消极避世B崇尚自然,表达浪漫情怀C采用现代主义的风格创作D否认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3答案 C阶段二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二战后的世界特征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 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的迅速发展。(1)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成为主导世界的两大力量。伴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形成。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等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7、,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一超多强”成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2)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相继进行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社会福利等,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3)科技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8、命题链接视角 1 从国际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角度认识美苏两极格局(1)从国际政治上看,二战后初期,以“冷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在国际政治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局面。(2)从国际经济上看,两极格局下,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战后经济复兴,从经济上增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形成。(3)从意识形态领域看,苏联要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美国要把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全世界。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方式,完全违背人类社会形
9、态多样性存在与共同发展的规律。视角 2 从国际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4(1)从国际政治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唯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与苏联展开“冷战” ,最终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从世界经济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3)从主流思想看,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体现了美苏“冷战”对抗的思想意识。国家利益掩盖下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对抗,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格局中的主流思想。视角 3 从世界政治、经济、思
10、想角度看待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从世界政治上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源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从世界经济上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西欧、日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从思想文化上看,世界思想多元化、文化的多样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加快,反映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下世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创新演练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称:“当美
11、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 ”这种“冲突”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突出表现是( )A西德和东德的建立 B柏林墙的修建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越南战争爆发解析 东德和西德的建立是在 1949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在政治领域的深刻反映,故 B 项正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从成立伊始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针锋相对的对抗,故 C 项错误;越战主要是美国和北越两者之间的问题,与苏联无直接关联,故 D 项错误。答案 B2如果让你为下面漫
12、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 )5A “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B “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C “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D “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解析 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已经存在,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是要打破美元的主导,故B 项错误;材料中各国货币下的人们对美元抗议,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故 C 项正确;人民币、美元和欧元没有结成同盟,故 D 项错误。答案 C阶段三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特征归纳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3、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初步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0 年纪 70 年代,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3)经济上:19491956 年:“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通过“三大改造”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561978 年
14、: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4)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武器。(5)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命题链接6视角 1 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认识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表现为:巩固政权;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2)从经济上看,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
15、造同时进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3)从思想上看,1949 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 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视角 2 从政治、思想角度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封锁、禁运时期(19491971 年),坚冰突破时期(19721978 年),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1992 年),贸易快速增长时期(1993年至今)。(1)从政治外交上看,封
16、锁、禁运时期,鉴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中美贸易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坚冰突破时期,尼克松访华,中美政治上的坚冰被打破,使中美贸易得以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美贸易的航船正式起航;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中美经贸往来的法律基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促使两国贸易进入了正常贸易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中美贸易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也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密切相关。(2)从思想上看,封锁、禁运时期,美国推行全球霸权的“冷战”思维,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对立;从 1972 年至今,虽然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仍然影响着两国贸易的发展,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17、的浪潮,中美贸易虽有摩擦,但总体呈向前发展的趋势。创新演练1有人评价说:“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 )A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7C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D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解析 “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指的是新政协的召开, “它真正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18、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它”指的是共同纲领 ,故 C 项正确。答案 C2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 60 321975 304 1561980 3 755 1 0591985 3 855 3 840A中美建交B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C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D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 1972 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后中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促进了两国贸易往来,故 D 项正确。答案 D阶段四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征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
19、78 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8(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如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等。祖国统一问题上, “一国两制”得以成功运用。港澳顺利回归,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不结盟;外交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经济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我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3)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20、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命题链接视角 1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1)从政治上看,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了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对台湾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外交策略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2)从经济上看,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全方位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中。(3)从思想上看,邓小平理论、
21、 “三个代表”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科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视角 2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邓小平“南方谈话”(1)从政治上看,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局势,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解决了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政治路线问题。(2)从经济上看, “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科学回答了市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的标准,成为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指导理论。(
22、3)从思想上看,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创新演练911983 年 4 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始B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员的交流C解放了个体劳动者活跃了市场D建立了市场经济新格局解析 允许个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就冲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必然有利于市场的活跃,故 C 项正确。答案 C220 世纪 90
23、 年代,我国的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 1996 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 1 748.84 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 10 972.8 亿元。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深化B全球化趋势加强C新经济体制建立D思想进一步解放解析 根据材料“20 世纪 90 年代” ,我国冲破了“计划”与“市场”的束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故 A 项正确。答案 A关联 中外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片面发展
24、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政策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制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两党制等苏维埃代表大会制、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点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考题】 (2018湖北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内容 模块 整合 板块 信息 文明 时代 世界 国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