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选修3.doc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选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选考部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命题特点上,多是源于选修三中的重要战争。2命题范围上,多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家关系为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选修与必修相结合进行考查。3命题的内容多与当前国际关系有关。高考会将朝鲜、南海等国际热点问题与联合国的作用等历史问题相联系,会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相结合,成为高考命题的重入点。4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5设问方式上,一般为 2 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从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切入,隐性考查当前国
2、际热点问题(2017 高考全国卷)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 20 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 1929 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
3、 “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解析 (1)依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衰落” “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各国之间的利益与矛盾、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 (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
4、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将选修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与必修中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结合进行考查2(2017 高考全国卷)材料 自 1931 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 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 年 7 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5、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解析 (1)按日本侵略进程和侵略口号的演变作答:侵略中国东北,宣扬“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提出“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侵略东南亚,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2)根据材料中的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侵略口号美化侵略、掩盖侵略本质、欺骗本国人民和被侵略国家人民等方面作答。答案 (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
6、”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与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国际关系史内容(2017 高考全国卷)材料 1943 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
7、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解
8、析 (1)回答内容时要紧扣“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 ”这一关键要求,回答意义时要着重分析对中国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积极影响。(2)可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对日本的处置及美国的真正意图等方面分析。答案 (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3第一步:根据材料分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结合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第二步:依据材料题意,找出关键词句。把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中的
9、关键词句找出来,进行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第三步: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要注意规范全面。尤其是原因、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考虑;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 1(2018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材料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 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 ,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
10、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 。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 。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地位;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汉核心观点,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马汉观点的实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部分 20 世纪 战争与和平 应考 能力 提升 人民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