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学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考点梳理考点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
2、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2)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1)平反冤假错案。(2)建立法律体系。1999 年,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3)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考点二 “一国两制”构想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1997 年 7 月 1 日、1999 年 12 月 20 日,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1)1992
3、 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2)1993 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 ,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3)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4)2008 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2奠定了基础。(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
4、议(1954 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 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2.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1)扬眉吐气: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2)跨洋握手: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3)冰释雪融: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这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1
5、)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2)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答题术语考点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2.1954 年宪法的新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考点二 “一国两制”构想1.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2.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岛内分裂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1.“另起炉灶”是相对于原来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而言。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相对于
6、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而言。3.日内瓦会议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思维导图3五年真题1 (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 年 6 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因为中国参加抗
7、美援朝战争并打败了美国,故 A 项正确;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放弃冷战对峙,故 B 项错误;联合国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且材料中五大国不是联合国,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五大国缔结朝鲜的和平公约,朝鲜半岛并未实现统一,故 D 项错误。2 (2018江苏高考12)1984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4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 集团政治方式, 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
8、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3 (2017.4浙江高考16)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答案】B【解析】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是澳门的回归,故 A 项错误;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故 B 项正确;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 C 项错误;推动
9、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故 D 项错误。4 (2017江苏高考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55 (2017上海高考18)1971 年, “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佳话,紧接着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召开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上海公报发
10、表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C【解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1954 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B 项错误;上海公报发表是在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时,故 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 2001 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D 项错误。6 (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 16 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解析】1954 年
11、,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之那三国之一,故 A 项正确;万隆会议是 1955 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1961 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 C 项错误;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7 (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6由 1957 年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
12、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B8 (2016上海单科2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答案】A【解析】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美国长期对中国的外交遏制,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引发新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故 A 项正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 50 年代,引发第二次建交热潮,故 B 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现在 2001 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
13、;中日建交是推动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9 (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 “它”是指( )A 双十协定 B 论联合政府 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答案】C710 (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豪情满怀迎跃进” ,大跃进发生于 1958 年;“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 19661976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是 1954 年
14、;香港回归发生于 1997 年,据时间排序,选择 C 项符合题意。11 (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812 (2015广东文综17)表 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 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15、第一年 30 21 49第二年 413 04 583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 2 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 A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 2 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 B 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
16、勃发展,与表 2 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 C 项错误;1961 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 2 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数据不一致,故 D 项错误。13 (2015山东文综22)1950 年 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 年 6 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 年 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9【答案】B14 (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
17、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解析】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万隆会议期间”是 1955 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
18、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 1955 年,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1954 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 ,故 C 项错误;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 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故 D 项正确。15 (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
19、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解析】 “冷战”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 A 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故 B 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10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
20、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故 C 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 、 “投票的结果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 D 项正确。16 (2014江苏单科8)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17 (2014四川文综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核心 考点 突破 专题 14 现代 中国 政治 建设 祖国统一 外交 就学 DOC
